有一个字的笔顺,明知道错了,可我现在书写起来,还是按小学老师教的那样去写。平时写日记、写教案,倒也没觉得怎么。那天上课,我要板书一个词语,那个词语里刚好就有那个字。当写到那个字时,习惯使然,我又按小学老师教的笔顺写在了黑板上,结果溅起一片纠正之声和嘻嘻之声,弄得我的脸一阵阵“跑电”。幸好不是公开课,要是公开课,那可闹笑话了。
后来,我向一位同事讲起这件事,没想到他竟然深有同感。他说,“绽开”的“绽”字,小学时老师教的读音是“ding”,他也是一“ding”到现在。在课堂上,每当读到这个字时,他都要有意停顿一下,让嘴做做准备,免得顺口溜出“ding”来。平日里他则不让自己的嘴遭那份罪,还是那么“ding开”“ding开”地读。他用手摸摸头,说:“这念顺口的字,可真难改。要怪也该怪当年的老师!”“当年老师也不是恶意,发现错了就纠正过来了,关键还是自己纠正无力啊。”我嘴上虽这么反驳,可心里清楚,在一张洁白的纸上不小心画上了一条黑道道,要把它擦得不留一点痕迹,恐怕很难很难。
不经意间,我俩扯到了教师的素质问题上。我说,教师的基本素质是善良吧。看见人家的墙要倒了,如果不能扶,那么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嗒嘴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那教师的善良呢?”同事问我,我也问自己。
也许,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桃李满天下,那么不误人子弟是最基本的善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