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高原现象”是指教师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停滞不前,一时找不到前进动力的规律性现象,它往往是由教师自己错误归因、压力过大、工作疲惫等消极因素造成的。因此,教师应积极调整情绪,在合理地安排工作的同时,留出一点时间用于“浪费”,充实自己的生活,提升自身素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一、今天你“读”了吗——阅读书籍赋予教师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因素,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与创造文化的神圣职责,是知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教育事业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人们现在把教师说成是水龙头,是潺潺不息的清泉,就是指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怎样使自己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的关系,不能因为工作繁重而托词没有学习时间,更不能因为生活单调而误认为学习无用。我是一个爱好广泛的人,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阅读是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教学类书籍和杂志使我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到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并指导我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课题研究;地方文献使我更热爱家乡的文化和历史,我甚至尝试着编写崇寿革命历史读本;自然、旅游类的书籍开阔了我的视野,我在领略祖国大江南北不同地理特色、民族风情的同时,更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为祖国而自豪。与书为友,我感慨自己的渺小;与书为友,我惊叹整个世界就是一本书;与书为友,我顿悟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与书为友,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懂得人生的真谛,一天天在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今天你“游”了吗——文化旅游提供教师不竭的知识源泉
一个有着广泛兴趣和爱好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无疑是备受欢迎的。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更真实生动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
更真实生动的知识来源于何处呢?我想,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这门新兴产业会给我们带来无限惊喜。旅游可以丰富我们的地理知识,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旅游是休闲的最好方法,旅途中我们可以享受到各种美食,观赏到美丽的风景,更能领略到课本中无法领略到的精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热爱自然,热爱文化,热爱旅游,时常以“寻找教材中的风景”为己任,努力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信念。参加工作的十年间,我充分利用节假日周游祖国各地,体验生活,阅读自然,积淀文化,陶冶情操。由于文化旅游的实践,我饱览了课本中的风景,亲密接触了美丽的自然和悠久的文化,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因此,我的课堂生机勃勃,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三、今天你“博”了吗——教育博客重新定位教师的专业角色
“博客”这个网络新宠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教师的生活。借助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教育论文,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而这种发表、传播和交流,必然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网络阅读,从而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成为现实可能。作为一个自主反思的工具,教育博客颠覆了传统教育定势,有助于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专业角色。
今天你“博”了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2006年,我校申报的“杭州湾湿地保护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课题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研究课题。如何为课题研究积累资料?如何向大家展示活动的成果?“杭州湾湿地”博客网应运而生。博客通过湿地简介、湿地知识、湿地动态、湿地图片等全方位介绍宣传了杭州湾湿地,旨在唤起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为建设杭州湾湿地出谋划策。目前,该博客已荣登博客网特色黄页,成为宣传环境保护的知名网站。2007年,我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微笑的仇雨”。借助教育博客,我及时记录下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并坚持通过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研论文、课题成果等形式将教学中的得与失写下来,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教学潜力,以形成属于自己的资源积淀。而积淀的过程正是我个人思想梳理、总结和升华的过程。
随着“读书”“旅游”“博客”这些生活话题的深入,我们的业余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我们会获得更多的指导和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留点时间用于“浪费”,教师一定会坚信职业信念,克服自身倦怠,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