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么投入的读书了,也很久没有读到这么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的好书了。这本书引起了我一些思考和感想,特记录如下。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是李希贵老师本色的教育自传。不深奥,不晦涩,读这本书就像和一个乐于思考、学习、研究,又勤于思考、学习、研究的教育工作者聊天一样亲切、自然、融洽。此书给我的印象就像他在书中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评价:“他就像我们的一位长者,我们促膝而谈,娓娓叙来,你丝毫觉察不出一位教育家的居高临下,他用非常朴素的语言,说了一些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的事情,讲了许多令我们恍然大悟却又浅显易懂的道理。那时我的感觉犹如置身雾气弥漫的原野,找不到路径,看不清方向,忽然间,云开日出,阳光明媚,我这才惊喜的发现了虽和自己近在咫尺,而先前却视而不见的真实的教育风景……”
李希贵是个有先进教育理念,敢想敢干的教育家。他倡导人性化的管理,提倡师生平等,努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经营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作为教师,我们多少有一些同感,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深思,没有实施。而李希贵不仅实施了,而且坚持了,所以高密四中、一中在他手中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列举的大量事例使我强烈意识到: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要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我在这个大家庭的存在和价值。用因材施教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爱是教师人格力量的核心。有人将学生比作花朵,脆弱而敏感,稍微照顾不周就不会开出令人满意的花朵,如果对他们多一些关爱与细心,就会开出又大又美的花朵来。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情感交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真诚地热爱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最让我感慨、震撼的是他提倡要大量语言材料积累的教育思想。小学时童话世界丰富和拓展了孩子想象的天空;初中名著和经典又打开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体验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体验到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思索 感悟,有着提高语文素养所必须的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淀。而这 恰是老师的讲授代替不了的。这些事实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说自己“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这本来应当是语文学习的常识,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是审视如今的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形,走的却是与之相反的道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看来以后我们还是应该多注重孩子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加强他们的积累,这比多做几道题重要多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不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改变自身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也有很大作用。今后还应该多读书,让阅读滋养心灵,在阅读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