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一、专题:田径类
二、案例基本格式:
1、教学内容:田径类----20米-30米“抢收果实”
2、学习阶段:水平一(二年级)
3、生活化素材名称
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抢种抢收”《劳动最光荣》、《保卫黄河
生活化的体育器材——废旧报纸球、泡沫软板、毛毽
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独木架设桥、通过独木桥、穿越山洞
  
       队列组织                             简单实用的场地布置
 
    辛勤的 “劳作”去 “播种”    “田地”里撒播 “希望”的种子
        辛勤的耕耘                     “田地”里丰收的庄稼
       开始架 “桥”                       小 “桥”基本成型
        踏着小桥抢收                      激烈的比赛场面
生活化的课外延伸――将自己“劳作”的体会与家长、同学分享
4、案例描述:
    在教学中,创设《抢收果实》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倡导自主体验与游戏竞赛相结合,设计了依靠团队的力量动手制作、通过障碍、抢种抢收等环节,并将练习氛围“生活化”,用软泡沫板制作独木桥,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体验播种、收获的艰辛,联系了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既掌握简单通过直线跑、穿越、等通过障碍的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敏性、协调性,提高学通过障碍和奔跑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团队意识。在这个过程先通过师生对话交流、讲解示范,使学生对练习有基本了解,再将内容放生给学生,学生体验,教师做适当的指导,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性互动。教师在游戏竞赛中,转化成为气氛的烘托者,“困难”的制造者和竞赛的组织者,学生在《抢收果实》这个情景中,学生是勤勤恳恳的劳动者,又是动手制作“桥梁”的“能工巧匠”;还是为保护国家财产勇敢的解放军战士,整节课在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投入热情。在比赛过程,注重采用互动性、立体的多元评价,既有语言的表扬鼓励,又有直观评价。最后通过颁奖将师生互动后气氛推向高潮。
5、生活化素材的应用说明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的“生活化”处理,充分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参与性强,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引用在生活中了解的老百姓与人民子弟兵之间的鱼水情为情境的主线,将学生引入到“抢收果实”的场景中,这一生活化处理,直接将学生引入到兴奋与激情的环境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比赛神经,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之中,“课”中学习压力无形中减轻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就大为提高。其次又对器材进行“生活化”处理,本节课采用生活中废旧的报纸制作成“种子”,毛毽代表茁壮成长的“庄稼”;泡沫板用来搭建“小桥”;铁钻架代表“隧道”,在一中克服种种困难的氛围中体验收获的艰辛。发展学生的直线奔跑能力和跨越障碍的能力,这些由学生收集、开发的生活器材,即发挥了它的潜在功能,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意识。在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语言引导,让学生始终沉浸在一种热火朝天的“抢收果实”的场景中,例如:通往农田的小桥被洪水冲垮,为了在洪水淹没农田之前抢收果实,必须马上建好一座桥梁。由此展开学生动手制作、通过桥梁、抢收果实的情景教学。有这些语言的引导和器材的外包,使学生在挑战每一个“障碍关”时,实现眼睛看到,思想意识到,脑子里想象到,对掌握爬过、穿过、绕过、跨过障碍的动作方法起到帮助作用,更容易达成本课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