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一、背景 :
“改革”,实际上是对教育理念的改,对教育行为方式的革,已成为国家美术课程新标准 “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催生着一个美术教育新的理念。如今注重“怎么学”,注重学习主体的地位,注重呈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无不如此体现“新”的教育观念。
我校二年级美术教学使用的是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这本教材的蓝本,丰富多彩的活动课,贴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突出美术学习趣味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用这本教材,如今的教学感觉真是不一样,真可说成处处是亮点,时时会有闪光。
二:案例描述:
一次美术课,我原先准备安排两个教学内容:一是评价学生作业,二是再教些新内容。评价完《四季的色彩》这幅画,我顺便对学生说:“老师给你们的评价怎么样?可以谈谈你们的想法。”“老师,我觉得我这次画得很好,应该得个创意奖,可你却没奖我!”一个平日里非常调皮的小男孩突然冒了一句。我没想到他也会认真做作业,为了鼓励她,我说:“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这幅画吗?”小男孩不慌不忙地说:“这是中秋节期间我在清明上河园看到的各种各样颜色、形状的灯,有的离我很远、有的离我很近、有的一齐闪亮、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看起来非常有趣。所以我用了蜡笔、水彩笔,以及各式各样的彩纸,表现我所看到的美丽的街灯。”
“哦,原来是这样,你观察得很仔细,创意也好,你不说,老师还没注意呢。好,你应该获得一个观察奖、一个创意奖,大家同意吗?”“同意!”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达到高潮。刚才有顾虑的几个学生也大胆站起来对自己的画进行了描述。
一堂课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虽然没有按原计划进行,却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评论自己或他人的作品,从孩子特有的角度促使审美能力的提高,情境的升华。
三、反思:
新的理念,我的课堂全回归到了孩子的世界,全是“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状态,让课堂呈现出了新局面。
1、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了“我要学” 的欲望。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在生活世界中,学生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虽然是普普通通的美术课,但生活化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而没有美术教学“生活化”,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难于参与。从生活中寻找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改变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生硬关系,激励学生产生交流欲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美术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就是这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让我的课堂与生活这个大课堂“链接”起来,才有了美术课堂的丰富多彩。
2、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保证了“我要学”的时间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教师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应该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的展示自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演、说、看……在多种形式的实践中,加深了对“美术”的理解,思维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激发学生愿学、乐学的兴趣,除了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外,还要鼓励学生用儿童的生活、儿童的视角去想象、体验,让学习与生活相融。促进学生愿学、乐学,必须让教材活起来。教材是课堂的重要资源,它是教学的凭借,要用好教材,但不能依靠教材。只有让教材鲜活起来,成为学生的朋友,发出对学生心灵的呼唤,学生才愿意走进它,与它进行亲切的对话。把学生带入一个更为广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自然中,让孩子热爱自然,感受自然中美妙的声音。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会自我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境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可见,充分发挥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成绩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有效措施。
3、“综合”让美术课堂教学弥补分科的不足,感受活动乐趣
全面综合性美术教学可以扩展包括文化的研究,阅读和写作,这样它可以很自然地把美术与学校课程设置中其它科目相结合在一起,美术教师与其它普通任课教师协作共同准备跨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教学活动。
立足于素质教育,我们美术教师应利用美术教材现有资源,补充渗透旁科知识,让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交汇、升华,使美术课堂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的层面,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美术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人文性,为知识的综合提供了可能。诸如文学与美术、科技与美术、音乐与美术、劳技与美术等等,还有美术自身范畴的欣赏与批评等等,让这些多方位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汇合,是美术课特有的精彩之处。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改革不是学校用来装点节日的鲜花,而是象空气一样每时每刻都飘荡在校园里每一个角落,呼吸在每一个师生的胸膛里。改革给我们带来生机和挑战,我们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新课程的解释者,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及其效果。要想成为一名研究性的美术教师,就凭认真上好课,研究教材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观念革命。在这场革命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要挑战传统、挑战书本、挑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