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准则(1)
发表时间:2011-11-23 阅读次数:640
第一部 六个准则
工作中要学会选择和限制,不断地简化我们的任务。在工作中运用少的力量,掌握六个准则,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CHAPTER 01 限制,再限制!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最多的,往往不是最好的!
我们追求金钱,为了买更大的房子和更昂贵的车;我们追求金钱,为了买更漂亮的服饰和更高档次的家具以及其他一些新鲜玩意。我们需要更大的购物商场而不再是过去的小型商场。与过去相比,我们创造的更多了,我们消费的更多了,同时,我们付出的也更多了。
然而,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却受到了巨大的限制。因为我们能够做的和能够消费的,也就那么些东西。每一天,我们只有少得可怜的时间,一旦我们受到了工作的限制,我们就不能再做更多的事情了。许多人把这些限制看成是生活中的一个难题,然而,也有人把它们当做一种挑战:我究竟该如何从一天中挤出更多的时间?
如果我能更有效地分配和管理自己的时间,并且学会提高工作效率,是不是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
之所以总是有人不断地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它总是没能得到最好的答案。你做的很多工作并不是都有意义。实际上,这样无的放矢地瞎忙活,就像是在赌博:你总是为了得到一个几乎不可能的回报,盲目地去投入。
这种做法是不会见效的。做大量的事就意味着你在做一大堆繁琐而不重要的事,同时,你还会因繁琐的工作产生疲劳和压力。
设想一下,有两位记者在同一家报社工作:其中一位记者每个星期都要写大量的稿子,而另一位记者决定一个星期只写一篇。第一位记者每个星期写三十篇文章,他需要搜罗大量的哪怕有丁点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写出不太为人们关注的短、平、快的小文章。编辑会对他的工作很满意,他也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和赞赏。
而第二位记者则认为,如果他一个星期只写一篇文章,他就要让这篇文章特别有价值。于是,第一天,他花半天的时间来调查和整理资料,创新思考,直到他挑选出一个他觉得会给人们带来巨大冲击力并且产生强烈影响的故事。这样的文章肯定是一篇能获奖的文章。接着他继续花两天的时间来研究,再用两天时间把它写出来,并仔细审核每个细节。
猜测一下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第二位记者创作了本周最好的文章,而且这篇文章还屡获殊荣。第二位记者也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和喜爱,他也因此而晋级。从这篇文章和其他类似的事情中,第二位记者成就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第一位记者做了很多繁琐的事情,但只能在短期内吸引人们的眼球,而第二位记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较少的事情上,却实现了长期的价值。
这,就是少的力量!
俳句的启示
日本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诗体,被人们称为俳句。关于这种诗体,有许多有趣的经验教训,足以告诉我们为什么少具有强大的力量。
俳句,也许你有所了解,它通常是用十七个音节写成的自然叙事诗,一共三行(第一行五个音节,第二行七个音节,第三行五个音节)。诗人在写俳句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这种格式的限制,运用十七个音节表达出诗的意境和思想。如果诗人有非常重要的思想要表达,写俳句就会成为一种非常郁闷的任务。
于是,写俳句的诗人就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他可以快速地吟出十七个音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一首俳句;要么,他不得不仔细推敲每一个关键词,以此来实现诗的意境和表达他的思想。
第二种选择是在受到形式限制的情况下创造出强有力的俳句的必备条件——只选择最重要的!从写作俳句的启示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简单的提高效率的基本准则:
准则一:通过设置限制,你就能够选择最重要的。因此,在你准备做一切事情之前,首先得学会设置限制。
准则二:选择最重要的,就可以以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因为选择最重要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你的潜能,利用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