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 2016-04-08 11:43:23 ):
大家好!谢谢大家关注今天的课堂!本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教会学生复述课文的方法,感受课文的内容和脉络结构。2、突出重点,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方法。3、激发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的兴趣。
高静( 2016-04-08 11:44:15 ):
学生素养培养点:预习中自学,课堂中交流,明确学习目标,达到自读自悟会用。学科整合说明:《郑和远航》和《赵州桥》《埃及金字塔》阅读《上下五千年》整合翻转课堂设计的说明:1、课后通过微课自学怎样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2、课堂中通过小组学习交流本课中学会的写作方法。3、历史故事图片引出《上下五千年》,通过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教会学生怎样阅读。
在上课过程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陈琳娜( 2016-04-08 11:56:23 ):
高老师这堂课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本课进行复述的练习,学生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陈琳娜( 2016-04-08 11:57:20 ):
另外,高老师将学科进行巧妙地整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交流在本课中学会的写作方法,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老师的指导有效、实用性强。
陈琳娜( 2016-04-08 12:01:30 ):
可以说这堂课的容量虽然大,但孩子们在课上都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是扎扎实实地学语文、用语文。值得我们学习啊!
刘晓荔( 2016-04-08 12:10:23 ):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真切感受到需要跟高老师与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多取经,多学习。高静老师的课堂有声有色,学生的课文复述声情并茂。给我感受最深的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们讨论出多种写作方法。课堂活跃度很高,这与高老师的高效引导分不开。
刘晓荔( 2016-04-08 12:11:57 ):
通过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能够看到他们平时养成了良好的课堂习惯,精彩的课文复述展现了学生扎实的语文功底,热烈的小组发言体现了每位同学的积极参与。
刘晓荔( 2016-04-08 12:15:22 ):
课后作业推荐书目,高老师通过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说出故事,然后顺势推荐《上下五千年》,这样的书目推荐很精彩,有画龙点睛的感觉。
徐华( 2016-04-08 12:29:29 ):
高老师这节课非常充分的体现了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科整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赞!
宋瑶( 2016-04-08 12:51:32 ):
对 同意晓荔老师的观点 高老师课堂展示 无论个人还是孩子 绝非一日之功 老师讲话有条理 指向性强 孩子的思维才会清晰 发言有条不紊 建议平日多多给我们学习的机会~
曲文文( 2016-04-08 14:36:01 ):
在教学中,高老师十分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徐华:高老师这节课非常充分的体现了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科整合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很好。赞!
马秀秀:高老师的课堂,通过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学习、当堂训练的方式,让学生们更扎实地掌握课堂知识,认识更加深刻,而且更多的体现出合作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
江雪梅:高静老师在整合方面也做得大气,历史 文学 还有学过的课文,这和老师丰富的底蕴分不开
建议就是即使在第2、3课时还应该多读书,(熟读词句读句段读出个人的理解 美读段篇)指导深度感悟
陈琳娜:可以说这堂课的容量虽然大,但孩子们在课上都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是扎扎实实地学语文、用语文。值得我们学习啊!
陈琳娜:另外,高老师将学科进行巧妙地整合,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交流在本课中学会的写作方法,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老师的指导有效、实用性强。
陈琳娜:高老师这堂课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对本课进行复述的练习,学生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
江雪梅:老师们说得很好,第2课时难上但又必须上,高老师将复述课文用微课的形式总结提炼,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缺点就是建议学生在小组或者同桌练习 都来试着学着复述一下。
姜冕:同意臧峰的看法。整合还体现在对同类文章的写作方法的训练上。如为其他课文添加过渡句,这一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姜冕:在这节课上,高老师的组织和引导能力可见一斑,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也不是一日之功。佩服高老师训练学生的能力。
姜冕:高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难得的第二课时的课例。也给年轻教师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这节课既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复述课文)又有写作方法的归纳与指导。
李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强,思路清晰,表述清楚。板书由师生共同完成,清晰明了,内容全面。
臧峰:高老师这节课还让我们看到了整合的妙用,联系学习过的历史题材的文章,再整合上下五千年这部历史巨作,整合恰到好处
臧峰:高老师这节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可以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说书小先生和文学评论家的影子,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体会文本,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学习了过渡句的妙用
李婷:高老师的课注重方法的教授与练习,方法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练习的设置有效地进行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