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程体系,立足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发展
—市南区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按照市区教育科研部的工作要求,紧密围绕本校工作计划要点,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制订本学期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成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在新教育目标下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本学期学校课题组将继续以“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为载体,构建学校人文课程新体系”课题为总引领,以“十三五”区级课题项目三组“教与学方式变革“,“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诗教委员会“、“孔子学堂”为研究与活动载体,积极推究课题研究。
基于学校课程深度构建,结合前期教科研研究的情况和成果,开展校立项课题《基于差异的深度学习促进策略的研究》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在工作中形成策略,再由策略引领工作,从而做到有方法、有步骤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干部带领项目组推进课题研究,立项课题骨干教师积极实践研究,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的科研共同体,以达成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重点工作:
1. 深入学习学校教科研课题的相关内容,做好本学期校教科研开题会,届时会邀请专家共同参与、指导、把脉。
2. 课题将重点围绕深度学习的四个要素:即单元学习主题(中心任务: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内容?)、深度学习目标(活动预期:学生在学习中应得到什么?)、深度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生应该怎样参与学习?)、持续性评价(达成反馈: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从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进行突破,做好课题研究记录和反思。
3.关注科研研究目标的落实,进行科研内容的落地生根,完善研究过程,初步形成相关策略。
4.基于学校课程的深度构建,以项目组为抓手,教研组、立项课题教师的协同参与,保障校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科研能力
教科研工作的参与者是广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必须有一支具有勤学、乐学、努力实践、甘于奉献的具有一定科研理论水平的教师队伍。为了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我们将持续抓好教科研常规工作,完善教科研管理体制,构建学校教科研项目组,提升课题研究的深度。
1、读书、学习、善思,做学习型、科研型教师
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有学习的意识,借助各种平台进行学习。校图书馆、阅览室、名师工作室等地方都可以借阅书籍用来学习。鼓励老师们还可以借助慧读平台来广览图书,从而提高研究的能力。细心研读教材,潜心研究一个教学问题,感悟一种教学方法,做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我们提倡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通过“三个一”(1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至少一篇,2逆向教学设计或深度问题教学设计至少一篇,3基于差异的学科融合案例至少一篇。) 的落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有差异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把理论内化为理念,用理念更好地指导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
2、参与或开展主题活动,丰富认知
在教科研研究的道路上会给老师们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丰富科研认知,增强科研意识,形成科研能力。同时会借助本地教师资源,及时发现科研典型,以讲座或座谈、教研的形式,推广经验,提高认识,形成策略。
(二) 筹备校教科研课题开题会,立项教师教科研课题协同参与
9月底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科研课题开题会。届时校课题由安校长进行校课题内容的详细解析,王玉玲和纪清波老师进行个人的课题介绍,另外学校会安排2名教师参与上课,聘请的与会专家就差异和深度这两个维度给予评价与指导,从而使老师们把握好课题工作方向,获得工作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
(三)明确科研目标和内容,抓好科研管理,确保研究的实效性
教科研研究要有目的性,科研内容要明确。具体如下:
研究目标一:对所教学生的差异情况进行全面、动态测查。研究内容:首先要针对小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风格、智力起点、优势与不足等差异,制定测查量表,开展全面调查形成资源库,记录学生成长情况。其次对测查汇总后的小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梳理,按类别进行研究,后期按类别进行经验分享会,使教科研研究更有针对性。
研究目标二:基于学科课程标准,梳理学科核心素养及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研究内容:首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梳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及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目标,全面了解各学科学习目标的差异。
其次通过逆向学习设计确定单元及课时学习目标,促进从结果→条件的学习设计,推动深度学习。
研究目标三:形成基于学科差异的深度学习推进策略。基于学科差异改革教学方式,注重学科融合,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和反思,从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研究内容分别是:
1.建构系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分层目标的选择性制定,学习内容的超市化管理,学生个体学习资源的私人订制等。
2.基于差异关注学科融合进行深度学习。将学科如: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素材融入主题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二次重组,实现知识的补充和主题深化。学科融合从学生熟悉的题材入手;采取开放式问题导入形式开始;加入时事素材补充教学内容。
3.基于差异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方式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分层级的线条连接各知识点,搭建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的整合。
4.基于学科差异运用 “体验学习”方式,注重实践性、过程性、发展性。
研究目标四:形成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度学习推进策略。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学生个体的多元化发展。
研究内容分别是:
1.基于差异采取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师徒制——兵教兵(可以通过座位走位实现)。力求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和关注到,课上、课下、交往、互动,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深度学习。
2.基于差异采用个性化实施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学生建立错题本(补差)搭建表现平台,课后学生制作微课或微视频,教师建立错题库、微视频库。通过以上多种途径,丰富学习资源,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
3.基于差异采用模块作业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度学习。按照学生发展需求,我们将作业划分了四大模块:趣味模块(包括:游戏式作业、情境式作业、绘画式作业),主动模块(包括:“自助餐”式作业、“导演”式作业),合作模块(包括:亲情型作业、友情型作业),开放模块(包括:操作实践性作业、调查式作业)。这四个模块的作业设计涵盖面“全”,“广”。全纳学生的每个方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
针对以上目标和内容,学校对课题研究要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研究要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使研究过程规范化、科学化。继续组织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学校大力提倡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并加以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三)以项目组为抓手,深入研究探讨,确保研究成效
(1)依托全纳融创课程体系,重点开展以下项目组活动,以多元教学、多视角的学习活动确保教科研活动的高效实施。
(2)把课题研究与项目2组相结合
项目2组是诗歌教与学方式的研究负责干部:尹海英,核心成员:刘翔 王钰 曲文文
本学期研究重点:继续推进阅读手册的有效使用,坚持古诗词“每日一诵”、经典儿童诗歌“每周一诵”,评选小小朗诵者,开设朗诵社团,开展 “诗歌擂台赛”。通过教师诗歌教学展示、学生诗歌朗诵、诗歌创作、诗歌知识竞赛、家庭诗歌朗诵等内容,展示阶段研究成果。
(3)把课题研究与项目3组相结合
项目组3:孔子学堂国学启蒙教育活动负责干部:刘晓艳 高远东,核心成员:年级组长团队
本学期研究重点:继续在师生中大力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和诗歌诵背活动,通过传统文化课、班会课、选修课、晨会、集会、节庆活动等主题系列活动, 营造人文氛围,培育人文素养。
总之,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多年来推行全纳教育思想,秉承“珍惜并善待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理念,尊重并善待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地发展。学校课题关注个体差异及学科差异,关注个体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得到落实。
学校教育将面向全体学生,科学优化育人模式,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善待学生差异,实现个体培优目标,提升“全纳教育”的教育品质。
九月份
1.课题小组会议,传达市区教研室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并进行本学期的校教科研课题开题会。
2.骨干教师经验分享 “基于差异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幽梦月
十月份:
1.名师经验分享 “基于差异的诗歌研究”——高静
2.教师结合课题进行课堂研讨活动。
3.按学生类别进行研究,进行经验分享会
十一月份:
1.结合差异和深度两个关键词,改革教学方式。
2.课题实验活动检查。
3.课题实施中期的问题分享交流会。
十二月份:
1.核心素养点的梳理,初步整理出学科素养的交融点,进行差异教学。
2.进行教科研课题的阶段总结。
3.进行课题阶段成果现场汇报活动。
一月份
1.进行学校、个人的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如:教师研究随笔、论文,课堂实录等.学生实践作品、学生课程展示、学生节庆活动展示等。
2.年底对科研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