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有了爱教师才会积极地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才会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用智慧和心血去培育他们。
2001年的夏天,走出大学校门的我直接步入了中学的校园,记得第一次与学生见面,看到孩子们真诚、坦率又带些好奇的眼睛,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我,就是那个要引领他们度过人生重要时期的人,角色转换的完成仿佛就在一瞬间,我从一个学生成为了孩子们的老师。
“春风化雨,爱心无限”,其实生于70年代末,一身孩子气的我们要做好这一点并不容易,家里的我们谈不上娇生惯养也是宠爱有加,缺少的是一份耐心和宽容,克服自身缺点多观察、多请教、多思索、多体会,才能真正拥有和发挥这份胸怀!。在我们身边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亲人看待的老师举不胜举,令我很是感动。例如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始终把“用爱铸造学生的明天”作为创建文明组室的指导思想。全组老师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明确的帮扶对象,在帮扶过程都作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李庆老师为帮扶对象多次交付各种费用达400余元、孙青老师经常与帮扶对象宋毅同学谈心,使他逐步改掉粗心的毛病。开学初,花40元为他购买一套军训服,还打算把学校发的年货全部送给宋毅,使他们能过一个好年。李延亮老师对帮扶对象家访时给她买了饼干、水果等,中秋节时给她送去了两桶花生油,还有月饼等物品,平时也经常找来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班里学生余浩然不幸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腿部两处骨折,李延亮老师亲自赶到医院望,并捐助100元。张岩老师对班里的福利院孩子翟媛媛同学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赠送了学习用品和小礼物,圣诞节与他们一起在福利院共进晚餐等,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在数学组的12位老师中,一半以上是班主任,是全校班主任人数比例最大的组室。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在校时间几乎达到12小时。好几位老师家庭中发生重大事情,但这些老师们都能很好地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没向学校提出任何特殊要求,没给学生无故耽误一节课。像李庆、郭勇等老师;有的老师身体有病,一边每天打针吃药,一边坚持上课,站好每一班岗,像孙青老师,张淑英老师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师爱在荡漾,爱心在闪光。
对于班主任工作,我觉得做学生喜爱的老师,是要以爱心为基础的。人是有感情的,情感是师生之间的纽带。这一切又基于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与关爱。现在的中学生个性都比较强,比如我们班有一个男生算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吧,他迷恋网吧比较严重,学习成绩差,叛逆的外表下有一颗脆弱的心。如果你要表扬他,他马上就说:“我不是那样的,老师我没有你说的那样好!”把班主任的一点鼓励和希望击打的粉碎!对他我很头疼。初一下学期刚开学的一天他没有写作业,当我知道后很是生气,但转念一想发一通火难道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不能这样。于是我利用午休的时间给他将作业中的每道题都讲了一遍,甚至连他为什么不写作业都没有问,从他恐惧不解的眼神中看的出他的诧异。我只是微笑着说了句:“把作业补上后交到办公室来。”当天的作业批语中我写到:“作业书写很认真,能继续努力吗?”的字样。第二天作业的头一行就是“谢谢您,老师。”从次以后,他愿意和同学老师请教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不少。同时,我抓住时机,定期找他谈心,当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因工作忙输于对它的照顾,中午回家有时只能吃米饭伴酱油时,我觉得是我对他关心不够有点内疚,于是我中午便经常买了饭盒她一起吃,同时逐渐让他知晓网吧的危害。从此,他上网的次数明显减少了,终于有一天,他把上网玩游戏的密码和账号都给了我,也表明了他远离网把的决心。现在社会上迷恋网吧的孩子太多了,挽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希望。同时我感到了宽容与关爱的力量。这说明委婉的说服比强迫更为有效,宽容与关爱比言辞激烈、声色俱厉更有说服力。
今年初一班里有一名福利院的孤儿,叫翟媛媛,从看见她起就总感觉很心疼她,总是亲切的喊她媛媛。军训结束后,当我们班乘坐的大巴从黄岛返回到学校门口时,看着远处密密麻麻的家长迎接队伍,我的心立刻揪紧了。周围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得通红的小脸,媛媛的表情很严肃、也很倔强。我把媛媛拉到自己身边,拍了拍他的手背。下车后,我嘱咐她在一旁等着我,等我送走了其它的孩子后,对他说:“走吧,老师送你回家。”“老师,不用不用”她不好意思。但我很坚决的帮她拿起行李,打车把她送回了福利院。出租车驶进去,惊动了福利院里玩耍的孩子,院长也亲自下来连声称谢!“我老师送我回来的!”她一连的自豪,我感到很欣慰,也感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使一个孩子受到如此大的鼓舞。从此,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我的牵挂,我和她结成了帮扶对子,送去了学习用品和书籍,东西虽少但包含了我对她的爱心和期望。而且今年圣诞节,我放弃了和自己的朋友倾注的机会,来到福利院,和媛媛还有其它的孩子一起度过。开学后,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它的功课,帮助她树立自信心,使她在上学期的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由此我感知到学生确实需要心灵的抚慰!同时作为班主任你的角色不仅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学者,还得是一个正义的使者,不能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以前在班里搞过一个调查,让同学列举你认为老师最偏心的学生,没有就写无。我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根本就没有偏心,问心无愧才不害怕调查。结果却有一半的同学列举了他们认为我“最喜欢”和“偏心”的名单!搞的我啼笑皆非!我自认为自己绝对没有想过偏袒谁!他们怎么会这样想?其中一部分学生觉得我偏心学习好的同学,但是很多学生在后面也注明:我们也喜欢!因为他们是班长、是学习委员,我一般有什么事情总是吩咐给他们!所以其他学生认为我“偏心”他们!看来班主任不安排任务给学生,并不是像你想的那样是减轻他们的负担,这实际上是学生的一种“权利”,是一种展示自己的机会!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我偏心几个表现差的同学,现在想想,我确实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原谅了她们多次!因为我知道她们会慢慢改正,但这在有些学生看了,也是“偏心”了!通过我的总结,发现认为班主任“偏心”的对象主要是班级里特别“乖”的孩子和特别“皮”的学生!凡是认为班主任有偏心的大部分都是那些居于中间的学生!经过这样一件小事我恍然大悟!自己原来不经意间漠视了多少学生期待的眼光!他们在班级里默默无闻,学习不拔尖也不落后,表现不突出也不过分,从不给老师找麻烦,但他们同样渴望老师的关注和目光。我只能这样对他们说:“我最信任的是你们,最喜欢的也是你们!你们每个人在我心中都有一个位置!并不是所有的位置都是中心,但是毕竟都是一个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从此以后,我改进了自己的工作方法,深入走进了每一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跟这些居于中间的学生谈心,带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多给他们参与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我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定下信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面对自己的年轻浮躁,有时得我感到无能为力,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到底什么是班主任,我自己的理解:班主任就是总喜欢跟学生唠叨,事后总是后悔不该讲那么多的人;就是有时会发火,事后又懊悔万分的人;就是一再告戒自己不要发火,又一次次违例的人;就是一再强调说下次一定要严惩,又一次次食言的人;就是学生的一个内疚的眼神,一个羞涩的微笑,一次脸红,一次开怀大笑,都让自己感动的人。我为自己有机会称为一个这样的人感到自豪。
数学组 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