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是教师的职责 帮扶是教师的义务
——青岛五中“爱心结对帮扶”活动先进集体推荐材料
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本,以师德建设为主,充分利用身边的典型,全市师德标兵——教师妈妈孙瑞娟为榜样,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树优秀教师的群体形象,把做人和育人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用师德带动德育,创“两德双馨”办学特色。特别是近几年,学校突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以“关爱是教师的职责,帮扶是教师的义务”的理念,组织广大教职工参与到“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中。在教职工中形成了一个“爱心帮扶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爱心帮扶光荣”的集体氛围。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活动以来,全校教职工帮扶困难学生捐款23000多元,捐助各类物品折款数共达17126元,找学生谈话达97800人次,义务辅导学生89100多人次,家访7800多人次。“爱心结对帮扶”促进了我校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一、坚持“两德双馨”理念,营造“爱心帮扶”氛围
自2002年开始,市教育局提出“爱心结对帮扶”活动起,学校就提出全体教职工都要积极与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以及在思想品德、文化学习、心理健康等方面有问题、有困难、有障碍的学生结成“对子”,实实在在地为特困学生解决问题的要求。而且建立了每学年度一次的签订协议制度和每学期统计汇报帮扶工作情况制度,常抓不懈。学校以每年的“师德教育月”为契机,年年作动员,年年有总结。做到了人人都有帮扶困难学生的对子,每学期都有帮扶活动计划小结,切实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落实处。我们的主要工作有:
1、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爱心结对帮扶”工作,把落实此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副书记和工会主席担任副组长的“爱心结对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支部负责,工会具体抓的领导体制。每学期都把帮扶计划和实施方案列在学校、支部和工会工作计划中,每年排一次帮扶对子表。做到了活动有计划、有要求,人员落实,帮扶内容落实。
2、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员为排头兵,带动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爱心结对帮扶”的活动。党员负责学生中困难最大的学生,党员负责自己所在组室的帮扶活动落实。在多次的捐款活动中捐款最多必然是干部、党员。
3、具体措施到位,把帮扶活动落到实处。针对每年特困生、学困生都要流动的具体特点,及时统计更新的帮扶学生名单,调整帮扶对子,保证特困生、学困生一个不漏,都能得到关爱和帮扶。每学年初学校要求结对教师与学生见面、与班主任交流,走访家庭、在充分了解帮扶学生的情况后,制定出具体的帮扶措施。工会每学期初还要求教职工填报《“爱心结对帮扶”表》,期末填报《“爱心结对帮扶”情况反馈表》,采取书面的形式写出帮扶的具体过程、体会和建议等,及时把握帮扶活动动向。并把每年的这些材料和表扬信工会装订成册形成档案,做到了帮扶活动信息及时准确。
4、学校为加大对“爱心结对帮扶”活动的工作力度,把帮扶活动列入对教职工的考核工作中,在干部、教职工考核体系中设立了帮扶工作专项考核内容,有数据项目、加分项目。并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爱心结对帮扶”经验交流会,对“爱心结对帮扶”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大力宣传、鼓励和表彰身边的帮扶典型人物和事迹,总结教职工在“爱心帮扶活动”中形成的先进理念,在校园网上进行宣传,不断激励教职工努力做好“爱心结对帮扶”工作,营造浓厚的“爱心帮扶”氛围,形成学校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多种形式实施帮扶,效果突出反响较大
我校在“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中,采取了一方面多方搜集帮扶教师的经验,听取学生对帮扶工作的建议,另一方面利用全体教职工会、座谈会、班主任会精心指导教职工在帮扶工作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几年我们遇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单亲家庭的学生约计60余人。针对这些平时缺少母爱、父爱,心理创伤较大,有逆反抵触情绪、有称霸心理的特点,在整个的“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中,强调帮扶教师不单从经济上帮助这些学生,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学校除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帮扶,帮助学生交学杂费、书费、报名费、捐款、捐赠学习用品和衣物外,还针对困难家庭和单亲家庭的特点,尽量多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并让这些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中来,给这些学生多与人接触交流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关爱中成长。经过近几年的帮扶工作实施,我校形成了帮扶教师除平日随访关心和帮助学生外,寒假、暑假必须集中家访;学生家庭出现问题,学生有了问题必交谈或必访;节日期间必访的“三必访”制度。形成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平日走访与假期走访相结合;普遍家访与重点家访相结合;辅导学习与经济帮扶相结合;促膝谈心交流思想与开展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四结合帮扶”教育形式,为特困生、学困生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称赞。几年来,学校每年都收到来自社会、家长和学生送来的发自肺腑的表扬信和感谢信。
我们学校不仅组织教职工关心本校的特困生、学困生,而且还重视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每年都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青岛市慈善一日捐款、希望工程、失学儿童、春蕾女童、残疾人等捐款捐物活动,还为学校患癌症的教师和教职工的家属、子女捐款、捐物。近几年来,学校共捐组织各种捐款近100000万余元,为云南贵州等贫困地区捐赠衣物11000多件,学校全体教职工以真情博爱的胸怀,为困难优抚的社会弱势群体做到了尽心尽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在教职工中已蔚然成风。
三、典型事例
1、 群体帮扶成绩显著
(1)学校在开展“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中,所有老师都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动帮学生交学杂费、书费、报名费,军训费和下乡劳动等费用,有的老师给学生购买衣物、订书报和学习用品,买食物、还有的老师把学校工会组织文体活动,发的纪念品、过年过节法的物品接着走访送给了帮扶的学生;还有的老师帮助下岗学生家长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解决其家庭的后顾之忧;学校还在食堂提供了勤工俭学岗位,为困难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老师们在生活方面给予了学生大力帮助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学习辅导,心理指导和家庭走访等,有的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提高学习成绩;有的老师经常主动找学生谈话转变学生自卑心理,鼓起学习的勇气;有不少老师在帮助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时还重点培养了学生自尊、自强和自立的精神,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在我校与即墨马山中学和胶州28中手拉手活动中,我们先后给兄弟学校送去了投影仪10台2000元、投影幕10块1500元,电视机10台1万元、电脑、课桌椅110套16500元、会议桌1200元,文件橱1500元,礼堂折椅6500元,人民币五千元等,总计46200元。每学期学校教导处还为手拉手学校免费提供考试卷子,合计2500多元。
2、 典型个人层出不穷
在帮扶活动中我校有许多教师表现非常突出,主要有孙瑞娟、孙青、宋修桥、李延亮、孙颖、张志君、胡燕、牟腾、毕海岩、宋芝凤、王素玲、刘敬莉、兰玲玲、王雯、黄春燕等老师。孙瑞娟老师也先后荣获了山东省先进女职工、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青岛市优秀教师、青岛市十佳师德标兵和青岛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1) 孙瑞娟老师对不同家庭、不同性格和不同类型的学生,总是以慈母般的爱心去关心帮助他们,用拳拳爱心关怀了许许多多孩子的成长,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老师妈妈”。孙老师在经济上对学生的资助已超过1万元以上。
(2)我校副校长王恒林同志积极响应支教号召,带头到贵州支教,一年中给当地学生捐款1500元,捐物品折款数500元,教育局已有过报道。
(3)宋修桥老师帮扶初一.七班高鹏同学送现金400元,送各种食品和学习用品等合计500余元,使学生家长深受感动。
(4)李延亮老师帮扶特困学生于雅林,经常进行家访,给家里送去鸡蛋、面粉、水果、花生油等,余浩然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被车撞伤,李延亮老师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医院,协助家长做检查、住院等工作。在得知家庭较困难的情况后,又组织任课教师和全班同学开展爱心捐助,共捐款780元,其中李延亮老师200元,为此,家长十分感动,给学校送来感谢信和“言行皆碑”的锦旗。
(5)宋志风帮助特困生张淞恺,代缴书费300元,家教费150元,支付辅导费、报纸等费用和现金200元,送给由昆复习资料并多次辅导学生的英语。
(6)孙颖老师帮扶特困学生、语文组的孙颖老师帮扶福利院的宫萍同学,赠送衣服、食品等,合计金额400余元,购买生日蛋糕在全班为她举行生日宴会,每周至少同她谈话3次,了解她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就像妈妈一样的关心、爱护她,从心理上帮助她克服困难,加深了解、沟通,并带她外出游玩,使她封闭的性格有了改变,福利院的领导也多次向学校表示感谢。
(7)牟腾老师为学习后进、家境贫困的戴宗顺同学购买学习资料,资助家境困难的学生郑彩霞上辅导班120元,并且帮助班内学习上和思想上后进的10名学生,同他们交心谈心,辅导功课,并专门成立了家校联系本,加大与其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01、02、03三届学生购买语文报、中华活页文选等学习资料大约10多人次,总价值大约400元左右,赠送电脑硬件、软件总价值大约2200元左右,购买礼物赠品大约累计200元左右,义务功课辅导和心理辅导若干次。
学校在孙瑞娟老师的影响下,全校教职工中的爱心帮扶事迹枚不胜数,在“爱心结对帮扶”活动的推动下,现在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师德建设带动德育工作,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两德双馨”办学特色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