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服务名牌――“用爱铸造学生的明天”
青岛五中从2001年开始开展“做学生良师益友、创建教育服务名牌”的活动,在开展创建教育服务名牌的活动中,数学组在教研组长孙青和李延亮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创建活动,他们把“用爱塑造学生的明天”作为数学组的教育服务名牌,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全组教师在个人师德修养、集备组建设、爱心帮扶、勇挑重担等各项工作中,都走在学校工作的前列,连续5年被学校评为“创教育服务名牌先进”文明组室 ,1人获得青岛市“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2次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1人获“青岛市传、帮、带优秀指导教师”,1人获“青岛市优秀班主任”,1人获得青岛市教育工会 “巾帼文明标兵”称号、1人获得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称号、2人出示市、区级公开课。课件比赛全国一等奖2人、省级二等奖2人,省级三等奖1人。说课比赛省、市、区各级均有多人获奖。十多人次获省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李延亮、韩益宝老师是市教研室“千人行”骨干教师。李延亮、韩益宝参加编写数学评价教材并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数学组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奖。
一、加强师德建设,创出数学组的品牌特色。加强“用爱铸造学生的明天”的服务名牌建设,树教研组师德新形象。
几年来,学校不断强化师德建设,不仅提出“两德双馨”的办学特色,而且提出争做“有品位、有修养,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三有教师”活动。自觉遵守“三个决不”的有关规定,深化“爱心帮扶”、“创教育服务名牌”和“双学三创”活动。数学组始终把“用爱铸造学生的明天”作为创建教育服务名牌的指导思想,数学组的班主任老师多,在创建教育服务名牌活动中的主要特色是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放弃的原则、对学困生、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更是关怀备至,对学生一视同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组教师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全组教师把“爱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事业”当作自己教育教学的行动指南,通过家访、谈心、辅导等形式,爱护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明确的帮扶对象,在帮扶过程中都作了实实在在的工作。关心、体贴、爱护每一个学生,虽然是老师应做的职责,但当老师真正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责任时,确实会给家长以莫大的感动。1、李延亮老师班里学生余浩然在回家路上被摩托车撞成骨折,李老师得知后立即到医院看望并帮着家长抬上抬下,挂号、检查、拿药等。李老师知道他家里的经济有困难,回校后,又带头捐款,并在班里组织和号召学生和任课老师进行爱心捐助,把同学和老师的捐款800余元钱送到了家长手里,师生的行动感动了家长,特地给学校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班里的特困生于雅林,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每当过年过节,李老师都去家访并送去钱物。2、李庆老师为帮扶的学生多次交付各种费用达400余元、几年下来对特困学生的帮扶也在1000元以上。3、孙青老师与帮扶的同学宋毅经常谈心和家访,使他逐步改掉粗心的毛病,开学初,花40元为他购买一套军训服装,辅导功课,赠送生活用品,价值百元,几年下来对特困学生的帮扶也在数百元以上。4、宋修桥老师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垫付军训费、体检费等、赠送学习用品达千元以上。5、张岩老师对班里福利院的学生翟媛媛更是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关爱有加。在学校组织的捐款捐物等公益性活动中,数学组的全体老师积极参加、慷慨捐款、捐物,老师们每年的帮扶金额,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老师们还经常对一些学习差的学生进行补课,从而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数学组老师每年在学生的评教中满意率平均都在95%以上。李延亮和宋修桥老师还被学校评为“爱心帮扶结对“先进个人。
二、加强教学和教科研研究,把“用爱铸造学生的明天”渗透到教学、教科研的工作中。
数学组全体老师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教研活动,积极承担各项研究任务,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1、韩益宝、李延亮老师作为市教研室“千人行”骨干教师。参与教学评价的研究活动,两人分别负责撰写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信息技术对评价的影响》两章节。收录到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评价》一书中。2、李延亮、 张岩老师分别成功开设的市级公开课和区片公开课,受到教研室老师的好评,张岩的实况录像同时获市优秀课改录像评选二等奖。本学期开学不久李延亮老师主动承担了学校公开课的任务,在评课中得到一致好评,并荣获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的称号。3、宋修桥、孙恒玮参加课件说课比赛获得市级一等奖、李颂获二等奖。4、宋修桥、孙恒玮随后在参加全省课件说课比赛中又荣获省二等奖。5、宋修桥和郭勇老师获全国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郭勇老师在课件的制作指导到课件说课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已不仅仅是老师的个人荣誉和成绩,他已成为数学组共同的研究成果。数学组教研气氛浓厚,教研组内气氛融洽。老师们生活上互相关心,教学上互相帮助扶持,使青年教师很快的成长起来,并不断取得一系列优秀的成绩。李延亮老师的教研论文《实践新课程标准的几点做法》在国家级实验区(青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教育论文《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建班主任工作的新模式》等在《青岛教育》上发表。宋修桥老师的论文《师爱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成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发表在《青岛教育》。李庆、宋修桥共同参与《名师导学》的编写工作。韩益宝老师在学校组织的“爱与责任”大讨论中,结合最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撰写了题为《爱与责任铸就师魂》的文章,并代表数学组在全校大会上发言,后被推荐到《青岛教育》杂志上发表。阴发寿老师论文《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之间的关系》获青岛教科研论文二等奖,《浅谈解析法再数学中的应用》在《青岛教育》发表。阴老师还多次获省数学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张淑英老师二次荣获青岛市德育先进个人。孙青老师论文《浅谈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获青岛教科研论文二等奖,省三等奖。曾获“青岛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青岛市传、帮、带优秀指导教师”,“青岛市优秀班主任”,多次获省数学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
三、身先示范、无私奉献、树群体形象
组内老师一半是班主任,是全校班主任人数最多的组室。他们舍小家,为学生,每天早来晚走,在校时间几乎达到12个小时。特别是初三的老师,从早自习到晚自习,默默无闻、从不抱怨。以学校大局为重,服从学校安排,毅然承担起较大工作量。有的老师自己身体有病,一边抽空到医院治病,一边坚持到校上课,孙青老师家属生病住院半个多月,自己身体也不好,还担任很大的课时量。孙老师以学校工作为重,努力克服家庭和自身困难,从不给学生误课。阴发寿老师期末前家中老人去世,阴老师星期天办理老人后事,周一照常到校上班,没请一天假。老师们经常利用下午大课间时间无偿给学生补课。孙恒伟老师身体有病需要手术,为了不影响学校初三工作的正常进行,本人承担相当大的思想压力,把手术期一推再推,她的行为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学生及家长,为五中老师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由于她工作成绩优异,被教育工会评为“精神文明示范标兵”。前年春天,李延亮老师的妻子体检时突然发现重病,急需住院手术。可李老师正带毕业班,学生马上就要中考。医院里,是期待照顾的患难与共的妻子;家里,是年仅三岁还不懂事理的女儿;学校里,是精心培养了两年多即将毕业的学生。面对这一切,李老师没向学校提一点特殊要求,每天依然是早来晚走,没给学生无故耽误一节课,哪怕是一节早自习或晚自习。住院、手术和治疗历时近半年,李老师每天颠簸在学校、家、医院之间。苦和难埋在心底,课堂上依然是热情饱满,慷慨激昂,没有将丝毫的个人情绪带进课堂。所带班级成绩名列级部前茅。还有郭勇、李颂、老师把“用爱铸造学生的明天”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