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五中工会推荐文章:教师与家长的对话------家访

发表时间:2006-10-09 阅读次数:595
                                                        青岛五中数学组教师  宋修桥
         家访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项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工作,是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它可以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它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特殊问题的学生有着独特的作用。
        家访任务:
        家访之前,我针对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拟定家访任务,做到家访中有的放矢。
       (一)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二)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
       (三)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等。
       (四)共同研讨,寻找对策。
       (五)向家长学习,总结与推广成功的家教经验。
       (六)通过家庭访问,了解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要求。
         后进生家访方法与手段:
     一、家访工作要及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之撞击产生火花,燃成照亮他前进的火把。用自己的心声温暖他的心。
        班里有一个学生尤其令我头疼。他不遵守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坏孩子,经常旷课上网吧。我虽然在他身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成效甚微,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家访工作。初次家访我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的母亲因为孩子的缘故没有结婚,自己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依靠家政服务维持生活,还要租借别人的房子,生活相当困难。家庭不幸,造成学生心理上很大的压力和痛苦,他不能享受到一个正常家庭的温暖。他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不能全怪他,生活环境给了他巨大的压力。我通过了解情况后,在平时,我给他买东西,替他垫付学费等各项费用,解决他们家的一些生活困难,她的母亲生病了我就把药让他带回家。他发烧了,我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有一次家访,我同他谈心,肯定了他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他存在的不足,并给他提出了希望。当离开他家时,他母亲讲了这样一句话:“你看老师对我们多好!”这时,我看见他深深地低下了头。我猛然间感到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原来并不遥远。
        二、在家访工作中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积极向上。“停止寻找缺点”,经常“报喜”,运用成功的教育方式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多年来,我家访的对象若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家长“报喜”。如班里一个学习后进的学生,他喜欢打篮球踢足球,在场上组织能力很强,队员也佩服他。一次,有一个同学病了,他背着送校医务室,通过这件事,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我谈了这件事,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听了也情绪兴奋,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我就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考试,孩子有了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使他进步更快,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经常同他们谈心,认真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换位思考,变换访谈形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底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很多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有一个女生,家庭条件很好,但父母很溺爱孩子,去他家访谈时,父母把自己孩子看成是小皇帝,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说优点他们高兴,但面对孩子的缺点错误,就不爱听了,甚至替孩子辨护。我没有硬碰硬,而是借助学校举行家庭教育讲座时机,邀请家长参加学习,并且建议学生家长把专家编写的教育资料拿回家看看,而后再去家访。后来家长的思想转变了,还感动地说:“孩子就象是你们班主任的,我们家长不称职啊!”观念转变了,家访工作也算做到了家。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会有很大的进步。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不停的唠叨反而引起子女的反感,效果不佳。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买了很多的课外书,希望他们好好学习,结果适得其反。在家访中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适当的引导家长走向成功的教育方向。
        家访对老师的个人素质的促进作用:
        通过家访,让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教师要有个人魅力,就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1真诚坦率
       每接触一个学生家庭,我都把他当作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戒备的心。
        2、理解宽容
        理解万岁,是的,成人需要理解,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宽容。新时代的少年儿童,他们富有幻想,敢于实践,常常有一些近乎离奇的想法与做法,对此,老师要能理解,并能进行具体分析和引导。
        3、关心尊重
        我认为,为师之道,既要严,更要有爱,有关心,还要有尊重,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保证,更是一个班主任应该认真做到的。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应该贯穿于家访工作的全过程,平时处处留心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倾向和问题,家长的意见、建议,甚至批评要虚心听取,对正确的要给予肯定和尊重。
         四引导鼓励
          学生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教师不能事事包办代替,这是育人之道,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自立意识。因此,在家访工作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家长平时督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处理问题。
         总之,我觉得,老师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一座桥梁,及时沟通,小事入手。家访工作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多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做得更好。
 
 
 
 
 
 
                                                                                 200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