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与实践(网文推荐)

发表时间:2009-03-22 阅读次数:2384

      内容提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我认为新课程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现三个维度所必须要探究的一个问题。要给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的定位;要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要掌握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实施原则;要懂得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要把握综合性学习方式。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新课程标准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几乎每一位语文教师所知的理念。但长期以来,语文的外延却不断萎缩,语文学习就是上语文课,上语文就是学习语文课本,学习语文课本就是学习字词句几个关键语段的情况并不少见。学习资源枯乏,学习方式单一,是学生逐渐丧失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这次新课程改革把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和途径,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目标。毫无疑问,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形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新教材把综合性学习与写作、口语交际统一考虑,每册配合阅读单元,设置了六个综合性学习专题,为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提供了任意纵横驰骋、尽情发挥的机会,可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语文综合性学习,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它既符合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满足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我认为新课程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实现三个维度所必须要探究的一个问题。
  
  第一、谈谈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的定位。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姓“语”。
  
  1、从语言文字的吟诵出发,文言性的通过文白对译、成语典故、警言睿语等语言精华的玩味和记诵竞比活动,引导学生从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积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渐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由此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与激情,生发承传民族文化的责任使命。
  
  2、从文本附着的知识出发,包括文化的、文学的、文章的、逻辑的、修辞的等等,通过综合性信息的搜集、筛选、事例、运用活动,让学生在点滴积累的过程中,在快乐用活的活动中,丰富文化,开拓视野,得到综合收益。
  
  3、从语文能力的培养出发,通过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可将学生的听、说、读、写、思、做的能力,分开层次、各有侧重,循序渐进地操练;也可以部分或整体协调,综合操练;总之,把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综合能力锻炼的一个契机、一个平台、一个抓手。
  
  离开上述语文的三个基点,综合性学习就不姓“语”了,可能姓“政”。姓“史”。那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悲哀。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体现“综”
  
  1、文与道的综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位在三个维度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具体突出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
  
  2、并与迁的综合。仅仅将相关篇目及内容简单整合起来还不够,还必须适度迁移拓展出去,由课内拓展到校外,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综合地运用语文智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导与学的总和。综合是教师指导下的综合。有效的指导,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氛围。要充分研究学情,如学生学业基础,学习的兴奋点,学年段的心理适应性,学习的资源情况,包括校内的图书等,制定符合本地本校初中生实际的综合性学习目标,调配相应内容与实践活动。一旦脱离实际,综合性学习都将低效。
  
  第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德洛尔说过:“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我觉得这就是新课程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体现。
  
  1、现代人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学科细化,知识分解”是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容易支解学科之间的整合,导致学生缺乏现代人类生活的基本知识,并形成片面发展,他们难以从分化的视野中建立对自然、社会、世界的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因此语文上增添的综合学习宗旨是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初一学生跨入新的校园,面临的除了新奇,还有的就是陌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怎样尽快的消除陌生,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自我介绍、自我推荐、模拟面试”等活动的设计就非常符合初一新生的自身需要,将来走上社会面试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再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安排的活动有,搜集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并与同学交流,收集与黄河有关的常用俗语、谚语、成浯并写出意义和相关故事,举办以“歌唱黄河”为主题的文艺演出,调查黄河的缺水断流、水污染以及造成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生态破坏等事实,召开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设计保护母亲河的公益广告等等,最后要求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写出自己对黄河的希望与祝福。这就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关注环境污染,关心进而考虑怎样改善我们的生存条件这个大问题。
  
  2、现代人价值观、教育观的需要。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是现代价值观、教育观的需要。
  
  七年级语文上册的《走进大自然》《探索月球的奥秘》,下册的《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等综合性语文学习熔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时代性、社会性、实践性、创造性于一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学生习作素材的提供渠道之一,也是从根本上培养语文素养重要途径,因此素质教育呼唤这种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不能放过这种契机。
  
  第三、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实施
  
  首先,先说说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性、探究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兴趣、爱好被调动起来后,就能倾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认真地进行学习。同样,学生如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积极开展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抓住不放,也不能放羊不管,而应该正确引导,注意调控;既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但同时也要注意到所选择问题的价值;指导的目的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如上次《探索人类的起源》和《黄河,母亲河》的活动名称、活动计划、活动方案、活动评价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资料、采访、拍摄、整理、表演、撰写以至最后评价,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动手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过程。
  
  2、全体性、合作性原则
  
  记得中国有句谚语:"谁也说不清哪块云彩会下雨。"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坚信——每一块云彩都会下雨!正如我们学校提出的育人理念:每位学生都要发展,不求一样发展;每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提高;每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相同规格。我们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身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把一个孩子都看成一座亟待开采的金矿,及时发现并挖掘出闪闪发光的金子。
  
  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都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彼此配合,互相取长补短,谁也没有绝对的\"权威\",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我把能否全员参与,合作是否密切当作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并不太理想的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协调能力也很强。
  
  特别强调的是:要求人人参与、生生互动,也不能把教师排除在外,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不能仅充当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更要做参与者。
  
  如:《这就是我》《探索月球的奥秘》等,我都是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加入进学生之中去的,这样做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我\"教\"你\"学\"的模式,有利于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3、实践性、创造性原则
  
  研究表明,学生只在有体验和实践中才能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因此,综合语文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它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直接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性学习,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设计了一次《走进秋天》的综合性语文学习,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设计和组织活动,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初一学生好动,喜欢大自然,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做自己没做过的事,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看到自己的成功。因此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进自然,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由衷的喜悦。事实也是这样,当老师刚提这一活动时,教室里就像炸了窝,大家兴奋得不得了,有的马上聚在一起讨论。
  
  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和资料,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互连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获取资料的方法与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呈现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是一副剪贴画、一份报告、一块展板,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张相片、一份小报,还可以是一卷录音带,只要能够呈现学生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灵活把握,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如:《走进秋天》我就要求学生用“你”最好的眼光,选一个最佳的角度,拍一张最美的照片,写一段最适当的文字来表现“秋”的内涵,“秋”的韵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综合语文学习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它客观地要求教师和学生充分地发挥主体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恰当处理好课时的集中和分散使用的关系,处理好校内与校外活动的关系。
  
  第四、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情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
  
  1、注重与校园生活的联系。
  
  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校园生活涉及师生之间的沟通、生生之间的交往;涉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还涉及校园环境、文化等。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不要忽略眼前这些学习资源——可让学生留心校园中的校训等,还可以留心节日或特殊日子赠送给教师同学贺卡中的赠言等。
  
  2、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附带的说明书,到处可能学习语文。因此,教师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应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组织“漫游语文世界”专题活动,可以利用平时耳闻目睹的春联、广告、店名、流行语等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搜集、了解并整合归纳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以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学会用新鲜、活泼的语言表情达意;在提高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培养规范而又形象地使用汉语的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漫游商标王国”,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欣赏到图简意深、美观大方的各式商标,而且能让他们了解生产厂家利用商标维权的知识。此外,还可以寻找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载体——把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定位在学生的姓名上。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小小的姓名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语文知识。另外还有,组织“探索月球的奥秘”专题活动,除了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探索月球的相关知识,打通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现象,探究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如何用这样的思路联系生活:月亮——传统节日——呤诵中秋的古诗句——吃中秋月饼——月饼店名——为月饼店命名。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语文能力。
  
  3、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部分,语文综合学习常常与家庭生活发生密切的联系。如:“我爱我家”中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两个主题活动,都有可能触及学生家庭生活的底层的文化背景,都有可能触动、激活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教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用心体验亲情,感悟生活。
  
  4、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1)联系地域文化资源;(2)联系社会动态资源;(3)联系人文景观的资源;(4)联系现实生活资源。
  
  综上所述,综合性学习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只有让生活的列车行驶在语文的轨道上,才能处处语文风光好。
  
  第五、谈谈综合性学习方式
  
  在综合性学习中,所使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的学习方式,即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方式和学习结果呈现所需要的方式。
  
  (一)下面介绍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学习方式。1、社会调查。如《漫游语文世界》、《成长的烦恼》《让世界充满爱》等2、人物访谈。如《我爱我家》、《戏曲大舞台》《献给母亲的歌》等可以使用此方式。3、影视欣赏。如《戏曲大舞台》、《探索月球奥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等。4、资料查阅。如《探索月球奥秘》、《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等。5、感悟体验。如《感受自然》、《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等。
  
  (二)下面介绍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将成果展示出来所常常需要的几种方式。1、报告陈述。凡是进行了社会调查或任务访谈或资料查寻的,都可以用此方式。2、作品呈现。如感受自然的摄影作品,民间采风的音乐作品等。3、模仿表演。如《戏曲大舞台》、《成长的烦恼》《古诗苑漫步》等都可以有选择的通过模仿表演来表达出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了解程度。4、展览讲解。5、演讲辩论。如《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走上辩论台》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试图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和运用语文。因此,探究怎样艺术地有效地开展好这类活动,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