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长,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难题,很多时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决。学习之后,我逐步改变了许多影响孩子发展的思想及行为习惯,找到了很多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好方法。
我对儿子的教育最多的是命令和教训,要求这要求那,却不愿听听他的需求。读了《您真的爱孩子吗》后,我真实感受到了孩子的需要,也发现了我们家现今的不足之处。
到底需要怎样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的方式方法?我和经过考虑后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增加亲子互动
尽量少出去应酬,抽时间陪儿子打球、做拼装玩具等他喜欢的事。每星期全家至少在一起吃饭一次,他可以在饭桌上说说他遇见的趣事。
二、增强家庭学习氛围
让孩子多花时间进行一些有益的课处阅读,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同时我们也要从自己做起,多进行阅读,家庭的学习氛围好了,孩子也会跟着静心学习。
三、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我们应该了解儿子的心理,真正掌握他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成绩产生波动,我们不能一味地责备,而是要平和细致地问清原因。
四、培养学习自觉性
儿子做作业拖拉,学习自觉性较差。对此我们将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加以改善:首先与他进行讨论并且做出约定,只要他能自觉并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允许他提出适当附加条件。随着他自觉性的提高,附加条件将逐渐减少,直到不允许有任何条件,他也能自觉进行学习。
五、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我打算逐步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形成为他人服务和参加家务劳动的意识。我会要求他收拾好自己的房间(玩具、图书、VCD片的整理),父母做清洁工作时做小助手等。
六、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世界观、道德观逐步形成。我们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身教胜于言教,我们将从坐公交车时给老人让座、与同学团结互爱、尊重师长、爱护小动物、做错事坦然承认、碰到困难自己解决做起,铸成孩子未来诚实坦荡、富有爱心、坚强自立的优良品格。
有人说,好父母不是靠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把总是用眼睛盯着孩子变为不断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注重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要素。做好家长的关键就是要自觉地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去感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历程,父母必然有个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过程。
“把眼睛盯着孩子变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最为绞尽脑汁的事情,可能大多数父母总是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从孩子的饮食、言行、礼貌礼节等方方面面更多的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审视孩子,总想把他们规范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可很多失败的教育例子告诉我们,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受到批评多、表扬少”。所以,一味地针对孩子、只是靠外力矫治孩子是很难见效的。因此文章告诉我们父母要不断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注重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要素。
“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造成的。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心理变化,孩子依赖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不断的学习,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真正需要,学习孩子热衷的而自己不熟悉的新事物,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中建立学习团队,与孩子共同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学习场所,也是渗透力最强的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家庭中每一个成员对知识的追求,对科学的崇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气,生活中沟通与分享,知识互动,这种氛围的营造需要家庭每一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爱心。
因此正如文章最后指出的那样,学会学习是现代父母的基本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自身的素质提升,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我们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做个明智的学习者。!
家长:辛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