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姓名:滕晓阳
父亲姓名:滕建泽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我的孩子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对于学习仅仅局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的动力不足。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而由于家庭因素影响所致的却占了大多数。对此,作为家长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当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时,我们感到作为家长存在以下行为影响到孩子学习兴趣的发挥:
1、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
2、 对孩子要求多、辅导少;
3、不给孩子娱乐的时间,只要孩子一打开电视,便会问:“功课做好了没有?为什么看电视?”
找到以上原因,我们进行了一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尝试。
一、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
我们感到,孩子心情愉快时会比较喜欢学习,学得更好更起劲,因此在指导孩子学习时,我们尽可能地注意:
1、不要操之过急。
作为家长,应多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2、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
家长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帮助孩子学习时,我们做到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这种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的时候,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用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
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见他的孩子玩意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责骂的语气对孩子说:“学琴的时间到啦,赶快到房间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也一定学不好!
三、给孩子恰当的关怀和鼓励。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有一次,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有一个学生,他家居住面积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装了一盏灯。每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就会各自干自己的事情:爸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读报;妈妈轻轻地做家务;这个孩子也就会自动走到他自己的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课。这个故事对我很有启发:家长的以身作则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多鼓励孩子,适时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我认识一位很有成就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经过那一次,他对自己恢复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潜能,开始努力读书了,很快便成为佼佼者。对此,我认识到,多鼓励孩子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有益的。
五、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数去评价孩子。
家长应关心孩子的功课和学习成绩,但不应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而要看孩子的整体性表现而加以称赞。如果孩子尽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绩,家长应表示理解,帮助孩子分析是不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而不要过分的施加压力。
我相信,做好上述几点,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