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宏
子女姓名:刘润
同事们都羡慕我,说从来没看见我为孩子的学习操心,孩子的学习却一直不错。我会告诉他们,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干嘛要操那么多心,甚至包办代替呢?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家长哪会像现在那样为孩子做那么多事,现在不是一样有很多人成功吗?其实,我们家长做的事应该是寻找孩子的兴趣所在,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帮助他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主动学习,而不是天天跟在他后面,什么都帮他干,让他养成依赖的心理,失去学习的动力。
在我们家,每个人是有明确的分工的,那就是爸爸妈妈的主要任务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孩子的主要任务则是好好学习,做好作业是应该的,学习上的问题必须在课上解决。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重复21天,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这样告诉他,学习是自己的事,别想指望别人,因为爸爸妈妈有自己的工作,而且很辛苦,如果你不愿意学习,那好,你来银行替妈妈上班,我去你们学校学习,肯定比你学得好,可你却不见得比妈妈干得好。慢慢的,一种责任感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扎根,他已经把学习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不需要爸爸妈妈来管。其次,是提供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时刻感受到家里的学习氛围,我们家长以身作则,在工作之余,始终没有放弃自身的学习,读书、提高学历、学资格证等,以自身的努力和成功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第三,对孩子基本上是“无为而治”,多激励而少约束,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培养学习兴趣,而不是天天告诉他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看。比如在读书方面,我们从孩子很小就给他买各种各样的书籍,不限定范围,什么文学类、历史类、科学类、甚至经济类的,他都来者不拒,但慢慢地,他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比如通过读《孙子兵法》他开始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甚至自己把新华字典后面的中国历史年代都背过了。还喜欢看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看完了,就自己翻出《中国通史》查看书上这一段是怎样记载的,很快,他就掌握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带他出去旅游,他一路上都在给火车上的孩子讲历史故事,同车的叔叔夸他历史达到了初中水平,他更来劲了,自己学习历史的兴趣始终没有减弱。最近听说他在历史课上又大讲历史故事,历史老师鼓励他可以开“百家讲坛”了。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凭着对学习的兴趣,主动钻研的精神才能让孩子更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动力,当孩子把每日枯燥的学习变成自己的事情乐在其中的时候,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