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我和孩子一起做“粉丝”

发表时间:2013-05-29 阅读次数:773

作者:   王钺

学生姓名:王晓露  

    偶像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无论哪个年代,无论哪个人,他(她)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个或者几个榜样,占据着他的精神领地,在其或苦闷或茫然或贫瘠的精神世界亮起灼灼之光,引领其前路。那么,当自己的孩子成了一个追星族时,作为家长,该怎么做呢?是谈“星”色变,还是顺其自然,不管不顾呢?我觉得就家长方面而言,要坚决禁止孩子追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理智的,聪明的做法是:理智地跟孩子一起做“粉丝”,在这过程中缩小“代沟”,贴近孩子的心灵,然后,在自然而然、“不知不觉”的“柔滑”状态中教育、引导孩子,告诉孩子那些明星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能成功,或者为什么会失败,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成功经验,吸取什么失败教训……如果家长平时不跟孩子一起追星,只会在“门外”生硬地“指手画脚”,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如果家长追星时不理智,像杨丽娟的父母那样糊涂和疯狂,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我的女儿今年15岁,从幼儿园开始她就追星,受认知能力的限制,她小时候的追星渠道只有电视,而且也容易“移情别恋”,随着年纪的增大,她现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哈韩族”。因为能从多渠道得到信息,她追星的脚步就越来越坚定地跟在“  ”的后面了:上网搜索信息时输入最多的字是“  ”,家里房间贴满了“   ”明星的海报,在书报摊上一见到“   ”的新闻就两眼放光,得知“   ”代言了一种饮料就千方百计地到处找寻、品尝……面对女儿如此坚定的追星态度,我采取了因势利导的方法:每当女儿说“  ”时,我都非常注意地听,女儿讲到他唱的歌好听,我就跟着欣赏;女儿说他出道前过着“非人”的生活,我趁势告诉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女儿说有人假扮歌迷向“  ”扔东西时,我告诉她追星要理智;女儿告诉我“  ”在演唱会上公开向自己的母亲道谢,我立刻向她灌输“孝”的道理……因为与孩子“同声同气”,孩子信任我,所以,我的“粉丝教育”比较有效,孩子追星也就避免了“走火入魔”。

    在与孩子一起做“粉丝”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很显然,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难以避免的,而合理追星是一种追求成功的心理渴求,是很正常的心理现象。通过与女儿一起做“粉丝”,我有两点特别的体会:首先,女儿内心的向往追求,可以通过她所崇拜的偶像展示出来,不仅能以“星”的光鲜外形为模仿对象,也能以追求“星”的理想人格品质作为自我奋斗目标。其次,女儿终日忙碌于繁重而枯燥的学习,而追星可以让她把学习生活中的郁闷、烦躁宣泄出来,追求更符合自身定位的沟通和交流,这对女儿的健康成长不无益处。

    总而言之,青少年追星属于正常现象,只要追星有度,所追的“星”自然而然会成为她人生道路上的楷模、榜样,从而将追星的热情转化为自己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