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中 初二七班 徐宁家长 单君
女儿上学以后,《父母课堂》成为家中的常备书目。最初并不在意,孩子拿回来之后不过是随便翻阅一下,但一本一本看下来,却渐渐变成每期都会期待的读物。这里边既有一些教育名家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建议,也有一些名人明星的教子心得、世界各国的一些教育类文章,更有一些普普通通的父母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感悟,读来令人诸多共鸣,倍受启发。
最近一期的《父母课堂》(2013年 6月)上有一篇文章叫做《孩子比我强》,文中讲述了一位妈妈在孩子的指导下进行游戏通关的故事,虽然并没有什么高深的教育理论,却引起我一连串的联想,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以及近期发生的一些事情,禁不住想由衷地说一句:女儿比我想象的要能干得多。
我是一个非常“护犊子”的母亲,从有孩子开始,就对她百般呵护,照顾地无微不至。毫不夸张地说,孩子在上初中之前,都不曾独自乘坐过公交车。在我们的精心照料之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但在性格上却一直偏向内向、胆小(至少我的印象是这样的)。
但是上初中之后,从第一天开始,孩子就没有再让我们接送。最初学校离家比较近,她每天和同学一起步行上下学;后来学校因拆迁搬到离家15站路之外的地方,我们本来做好思想准备接送,她却提出和同学一起乘坐公交车,并一直坚持下来,那时我有些吃惊——原来她这么能干!
今年四月的一天,女儿回来对我说学校里要选拔同学参加全市的中学生模拟联合国会议,问我她要不要参加选拔?我当时说:“你自己定吧,不过不管能不能选上都不要太在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认为她选上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她平时言语不多,尤其不善与人争辩。两天后,女儿回来告诉我,她已参加了选拔。问她选拔的题目是什么,她道:“题目是‘朝鲜核危机对东北亚的影响’。”听到这个题目我有些意外:现在的初中生都已经开始研究这种国际问题了吗?想想倒也正常,毕竟是为“联合国会议”选拔“代表”么,但是女儿对这类问题能回答得了吗?“那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我很好奇。
“我当时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朝鲜核危机对东北亚的影响,”女儿非常从容地说道,“分别是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还有对环境的影响,再分别进行论述。”
听到她的回答,看看她从容的表情,我很吃惊:“这些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
女儿很不以为然地看着我的惊讶,非常淡定地说道:“这些东西我不应该知道吗?”
天呐,这是我心中那个一直以来都需要我小心呵护的孩子吗,是那个只要不在我眼前就让我牵肠挂肚的娃娃吗?什么时候她已经成长为都可以对朝鲜核危机侃侃而谈的大姑娘了呢?她又一次让我吃惊了——原来她这么能干!
第二天,选拔结果出来了,女儿被选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的捷克代表。捷克是一个小国家,在国际会议上声音并不是太响亮。女儿多少有些郁闷,因为据说从往年的经验看,一些大国诸如中国、美国等国家的代表在“模联”会议上更容易得到发言机会,也更容易获奖。我安慰她:“你能去参加模联会议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成功了,得不得奖无所谓。为了准备这个会,你要查阅很多相关的资料,通过参加这次会议,你对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捷克还有模联都有了了解,这就是收获;我们能得到这些就已经达到参加模联的目的了。”
调整好心态,女儿投入了繁忙的准备之中:上网搜集资料、在模联的QQ群里与各校的代表交流、准备立场文件、设计会议中要使用的page条……会议召开前的几个晚上都忙碌到凌晨。
2013年5月4日、5日,青岛市2013年度“礼贤杯”全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会议在青岛九中举行。女儿带着厚厚地参考资料和沉甸甸的笔记本电脑去参加会议了。虽然前期的准备工作让她很劳累,但却依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在学校门外看着她走进会场,我不由地对她父亲说:“我们的宝贝还真有几分联大代表的风采呢!”话虽如此,其实我对比赛结果是不抱什么希望的——我们的女儿是一个内秀的孩子,虽然她做了充分的准备,虽然我们都看到了她的付出,但是内敛、寡言的她,参加模联,还是“重在参与”吧。
5日下午,我们在学校外等到了比赛结束的女儿,没有急着问比赛的成绩,我只是和她谈起这两天比赛的情况。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还是问道:“刚才看到有一个男孩拿了一个奖牌,那是什么奖呀?”
“那是美国代表,他得了‘最佳代表奖’,全场就只有一个。”
“他是哪个学校的?”
“五十九中的。”
“那你们学校有没有得奖的呢?”
“有啊,”女儿平静地答道,“我获得了‘最佳风采奖’、另外两个同学获得‘最佳文件奖’,还有几个同学得到了‘最佳外交礼仪奖。”
“你得奖了?!”我既高兴又意外,“‘最佳风采奖‘有几个呢?”
“两个,我和英国一个代表获得的。”
“宝贝,你真棒!”我由衷地赞道。
看看安静地坐在那里的女儿,根据会议要求她穿了一套深色西装,白色衬衣,胸前还挂着会议标牌,虽只是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却已透出几分自信与干练。我不觉生出了许多的感慨:在父母心里,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还需要自己精心地呵护,总想着紧紧地牵着她的手,其实在不经意间,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能干!比我们想象的强得多!女儿幼年时,她父亲在她的学生手册上填写“家长寄语”时经常勉励她“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在这个瞬间,我蓦然发现,孩子好像已经从稚嫩的幼苗,成长为挺拔的小树——这一刻,我心中骄傲、欣喜与淡淡的失落交织着——她一天天长大,将不再是我怀中那个柔软的、娇嫩的宝贝!可是,我们所期望的不正是这样的成长吗?在惊异于“原来她这么能干”的同时,我想我应该放开手,让她大胆地去闯荡,经历风雨,茁壮成长,开辟一片属于她自己的天地,真正地成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