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青岛晚报》2015年4月14日报道:18门选修课 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小宇宙”

发表时间:2015-04-15 阅读次数:4268

18门学校课程  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小宇宙”

青岛5中初一学生走班上选修课   老师关注孩子个性发展

青岛晚报/青网/掌上青岛 记者 刘艳玲 

     

     在宽敞明亮的体育馆里,跟着世界奥运会亚军练排球,跟着国际级足球裁判员练足球;在电视台,跟着辅导学生获得国家金奖的老师学电视编导剪辑;在信息化教学的Ipad教室里,“实验性数学迷”带你探究好玩的数学;在古香古韵的书法教室里,气沉丹田练水墨中国画……在“国际二代学校”——青岛5中校园里,每周二下午3点的学校课程是学生个性自由驰骋的“天堂”,学生们可以选择参加包括电影采编制作、机器人、科技模型制作、动漫设计、乒乓球、男女足球、篮球在内的18门学校课程,在专用教室里找到自己的兴趣“世界”。

 

“国际二代学校”  选修课配专用教室  

    “咱看看机器人能不能播放电脑里的音乐。”在青岛5中机器人专用教室,初一男生孙昊宇专注地对着电脑,试着连接机器人系统,坐在电脑旁的张智博则摆弄机器人的电路,看到记者来采访,他们笑着介绍说,两人正合作研发一部“多功能机器人”,机器人集电风扇、喇叭、电灯、MP3等功能为一体,他们希望这款机器人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比如学习累了听会音乐,夏天热了打开电风扇吹吹风,光线不足有电灯照明。

     机器人辅导老师孙祖光告诉记者,这学期有16名学生报名,教室里十多台设备足以保证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机器人,此外还有让机器人“练手”的比赛场地。今年,青岛5中为初一400多名学生开设18门选修课,包括舞蹈、排球、电影采编制作等艺体活动类,青岛海洋、机器人、科技模型制作等动手实践类和语言欣赏等等。每一门选修课都配有一个专业教室,像Ipad专用教室、模拟开船的海洋专用教室、有全套摄像设备的录播教室、古香古韵的书法教室。不少学生表示,学校课程丰富多彩有兴趣,每周二下午都盼着来上课。

 

老师亮出“绝活”  无限释放教学能量

    走进书法教室,学生们正在上“水墨国画”选修课,记者看见学生们安静地伏在几案上画竹子,教室里响起悠然淡雅的古筝曲,映衬着墙壁上装饰着暗红色的镂空窗户,别有一番古香古韵。“墨分五彩——清、淡、浓、重、焦,画竹子时一定要有层次感。”书法老师李延亮逐一指导学生并提醒说。在学生眼中,李延亮大多时候是学校教学主任、数学老师,但在选修课上,他是一名很有功底的书法老师。李延亮告诉记者,自己从小拜师学书画,学校要老师报选修课,自己的书画功夫派上了用场。

     据了解,青岛5中的选修课让不少老师的兴趣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师生之间“零距离”交流对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也感慨水涨船高教学相长。任教20年的数学老师郭勇热衷研究“实验型数学学习”。“实验数学很有助于引发学生数学兴趣。”郭勇介绍说,自己的选修课在Ipad教室里上,学生们用的是国际GGB教学软件,课堂上学生先在Ipad练一道数学习题,然后根据演算题目的数据推导公式,有时候学生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老师也眼前一亮。而相比传统教学,实验性数学更重视数学学科的猜想、实验、证明的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力。

 

孩子个性备受关注  小班化教学再升级

“开设学校课程就是把办学理念落到实处,让每位学生发展的更好。”青岛5中校长董涛表示,从2012年3月开始,学校以山东省“十二五”课题《“致知明德”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为基础,开发和实施学校课程,彰显办学特色。“传统文化”、“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的地理”、“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包括现在的18门选修课、17个社团课程都是学校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快,最近在2015年全国初中物理“边学边实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大赛中,金仟瑶和邢欣涛同学获得青岛赛区一等奖,郭重阳和刘泽书同学获得二等奖。

    教导主任姜爱杰说,青岛五中去年成为青岛市小班化教学研究实验校联盟学校,学校每班不超过40个学生,因此400多个学生分散到18个选修课上,一门课也不过20多个学生,这样老师的精力足可以关注每一个学生。学校正在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倡导全面育人,跟进全程育人和个别辅导,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