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专业吸引学生兴趣,信任激发学生成长‖青岛大学实验中学王新文

发表时间:2018-11-13 阅读次数:17143 作者:郭芳芳

https://m.sohu.com/a/217620530_626872/?pvid=000115_3w_a&from=timeline

专业吸引学生兴趣,信任激发学生成长‖青岛大学实验中学王新文

许多年之后,面对学生的青春期逆反,他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耐心,而当初那个顶着家里反对选择师范专业的青涩青年也已经成为了经验丰富的“青岛市优秀教师”。他是王新文,从教24年担任班主任23年,担任教研组组长工作20年,现为青岛大学实验中学史地生微教研组组长,担任地理老师一职。温和的学者面庞,不急不缓的说话语调,让人的心也跟着安宁,他的教育风格也正如他给人的感觉一样“润物无声,细水长流”。


“从未迟到过,从未按时下班过”这是王老师工作状态的一句普通描述,而这句普通话语后所包含的付出与坚持却是于平湖处起惊雷,令人佩服又震惊。这包含的是一种怎样严谨的工作态度与默默无闻的辛苦付出,想到这里,你会发现他所有的荣誉都是水到渠成的理所当然,甚者他的丰富教学经验比荣誉更耀眼!

王老师的上课风格不是肢体动作丰富的激情型,但他在家长和学生中的满意率依旧是100%。“兴趣”和“深度”这两大关键词就是王老师教学的秘密武器。

在给学生们讲述地球运动对气候影响的时候,王老师从日常生活出发,勾起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以冬至、夏至为节点,谈自己的感受,再根据学科知识为孩子们解释。在讲述长三角地区的钢铁工业时,他以宝山钢铁厂当初选址为何不在青岛为例,启发孩子们发现“水”这一因素的关键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最熟悉的日常切入,一点点勾起孩子们的好奇,才能让知识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又深刻又易理解。

王老师所担课程虽然是“地理”,但他在教育上的观念一直是“意识培养高于知识培养”。这种想法也正是他课程的独特之处,除了简单的知识传授,王老师更看重知识中关于意识、责任的传递。这也形成了他课程气质的另一大特点——深刻。在课本中讲到人口时,王老师会传递给孩子们人口观念,这是不局限于方寸成绩的束缚,这是一种世界大局观的培养。同样的,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等等,王老师希望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点看到这些名词后代表的责任、态度和世界观。

除了优质的业务教学,王老师当班主任的经验也非常丰富。王老师说,“年轻时,遇到熊孩子,很容易被激起脾气;现在,随着工作越久,耐心反而越来越坚韧。”对于“熊孩子”,王老师特别注意教育契机,这种契机是指学生在某些关键时刻需要人拉一把,那段时间的孩子会尤其不稳定或者很敏感脆弱,老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遇到这种“不寻常”要及时了解具体情况,帮孩子一把。曾经,王老师班里的一个“熊孩子”因为家庭环境不和谐,经常不回家,王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很抗拒语言上的沟通,就在假期写了封温暖的长信给他。这封信过后,这个孩子果然稳重了不少,后来也一直很感激王老师,每年过节都会给王老师发信息问候。这“一封信”的故事承载着老师满满关怀与不放弃,给孩子多点儿耐心,用合适的好方法正确引导他们,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此外,还有个“一封信”的故事,这封信的爱与感动却是学生反馈于王老师的。这封信是孩子在出国前留给王老师的,初中三年,王老师从指定他担任体育委员到破格提拔他为班长,一直给予他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孩子在信中表达:“这三年,自己所有的认真努力都是想回报王老师给予的信任,这份信任曾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重大改变。”这封信是王老师教育付出的反馈,不需要功名利禄、金山银山。唯愿自己对学生的辛劳,学生也能体会,并不辜负期望,这大概是对付出者来说,最大的安慰!

两封信,一封是老师的关怀,一封是学生的感激;一封是谆谆教导,一封是满满信赖;一封是教育的付出,一封是教育的反哺。教学是专业,教育是智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除了解知识之惑,解学生人生之惑——这更加重要,它将使学生以后的生活更健康、更精彩。这是作为一名老师更沉重的责任,而王新文老师,他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