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
作者:田兴茂
小学生的心理,看似比较平静,其实也很复杂,是在发展中的不稳定心理,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在这一阶段,作为教师,要有预见性,在孩子进入成熟的心理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度过小学阶段。
1、 孩子认知特点
我侄子田浩上六年级了,最近学习成绩下降,比较贪玩。我经常对他进行个别谈话,讲道理,从明确学习目的讲到端正学习态度,从个人的前途讲到祖国的未来,费心费口舌,他瞪着大眼睛听,就是听后不改,有时让人又气又恼。然而,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但就是到了五年级以后,其认知还是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所以教育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通过学习兴趣的激发,通过做事成功的激励来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否则,苦口婆心讲了许多大道理,效果并不好。
由于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学校教育会在学习上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小学生逐渐从直观的、感性的水平向词语的、理性的水平发展。四年级能辨认空间方位,能说出一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和几何图形的概念。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发展,教师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外部世界。如果过早地去开发孩子的某一个感官,导致孩子的知觉不全面,不充分,不协调。这是要注意防止的。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得到显著的发展,他们所能记住的材料数量增加了;有意识记占据主导地位,高年级比中年级更为明显。学生能够有意地控制自己的识记过程,检查记忆效果。
另外,意义识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机械识记所占比例越来越小,意义识记逐渐成为小学生主要的记忆方法。
最后,原来小学生一般对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优于对词的抽象材料的记忆效果。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对两种材料的记忆都有增长,而词的材料增长的速率逐渐超过具体材料增长的速率。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 孩子情感特点
现在城镇家庭,已步入小康,电脑已成为家用电器,侄子看到同学们经常在网上查资料等,感到羡慕,也要他爸妈买电脑,他爸妈考虑到怕影响他的学习,认为等以后再买更合适一些。他听了后,脸色立刻晴转多云,好几天不愿理他爸妈。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小学生以学习为其主导活动,因而其大量情绪情感内容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生活相联系。学习的成败、在班集体的地位、同伴间的关系,都使小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侄子因得不到电脑而情绪不高,只有对他晓之以理,并教给他调整情绪的方法。小学生社会性情感的比重逐渐增加,义务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感和友谊感逐步形成。小学生的理智感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学习热情越来越稳定而深刻。小学生的情绪表现比较外露,容易激动,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不善于掩饰。高年级后,情绪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大为减少,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随着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小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们的情绪状态总体上说是平静而愉快的。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情绪总体上有以下特点:
——情绪的稳定性在增长;
——情绪的内容在不断丰富;
——情感的深刻性在发展;
——道德情感逐步发展起来。
情绪稳定一般被看作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所谓情绪稳定,主要是指一个人能积极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短时间内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一会儿心花怒放,转瞬又愁眉苦脸。
3、 孩子行为特点
侄子最近有了新的爱好,就是收集《水浒》卡通卡片,为了收集更多更全的卡片,他不惜花钱买,用自己心爱的电动玩具与别的孩子换,收集卡片。后来我知道了问孩子,你知道梁山好汉中有几只虎吗?孩子说了几个,说不全,我就说:有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病大虫薛永,笑面虎朱富,青眼虎李云,母大虫顾大嫂,共10个。又问孩子,好汉中有几条龙。孩子非常有兴趣,开始阅读小说,不再去通过买来收集卡片了。
要教育好孩子,必须了解儿童这个时期行为的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有了比较长远的目的,行为可以不为直接目的所左右了;他们行动的冲动性和受暗示性开始减弱,个人行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了明显进步;总体上,行为的果断性和坚持性还比较差,往往在“果断“中露出盲动,在坚持中表现出依赖。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受同龄人的影响更为明显,交往逐渐扩大。小学生愿意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重新估价自己,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不断改善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些男孩开始敢于对抗教师和家长了。孩子有时成群结党,而又男女分明。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信息的手段,也是举止文明的体现。可是有的孩子不会倾听。上课不专心听讲,讨论时常大声喧哗,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听不进去。老师每次和学生交流谈话时,要注视学生,认真观察学生脸上的表情变化。即使遇到学生的讲话不着边际时,也要用心听,不打断,不插嘴。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讲话。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
4、 孩子个性发展特点
侄子有个小本子,有一天,他给我看他的本子,竟然里面有他“发现”的二十几条数学“定理”。我看后发现,有的是以后他会学到的;有的是错误的。但我认为孩子对数学有兴趣,这是可贵的,应该发扬光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孩子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完全相同。孩子对数学有兴趣,要好好爱护和培养。我国围棋国手常昊从小爱下棋,还没上小学,象棋上父亲就不是对手了。从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常昊总在半路“失踪”,他是看人下棋去了。少儿围棋班开课半年了,不会下围棋的常昊才来,但围棋班的邱百瑞老师注意到:通常6岁孩子看人下棋,半小时就坐不住了,常昊一坐就是半天。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才能,丘老师经常给常昊开小灶,小神童开始扬帆起程了。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挖掘创新潜力,在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
综上可以看出,教师,家长应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