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教师在高效课堂中 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4-09-25 阅读次数:360
我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一身起二作用”——主导作用和外因作用。

  这种“主导作用”完全不同于“教师中心”,它有四个特点:

  其一,教师在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上(按照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培养人)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的特征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把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变成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目的和方向。

  其二,教育者在教育的计划上起主导作用——不论是长远的教育规划,还是具体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种不是为了教师好教,而是为了学生好学的计划。

  其三,教育者在组织工作上起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现实水平、年龄特点,依靠学生自身力量,进行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组织工作,而不是为了“走教案”,组织学生去“表演”;也不是“老师挖坑让学生跳”。

  其四,教育者在途径和方法上体现主导作用——教师在坚守“外因”立场的前提下,采取以下五种途径和方法发挥主导作用:发现学生潜能;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及时反馈;推动与引导。教师主导的手段是“激发”,绝不是“教师中心”的控制、灌输,更不是代替。

创建高效课堂,坚守五个标准当是基本底线。

  一是“宽”,指课堂要有宽松、愉悦的氛围,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对一位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甚至比学识渊博更为重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当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起来的时候,减轻学生负担才会成为可能。

  二是“导”,指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这是高效课堂的教师角色定位。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三是“问”,指教师要拥有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善于进行课堂提问以及善于把握新生成问题的智慧,这是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创设的问题情景要真实自然,问题呈现要有层次,由易到难。“预设”是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际课堂教学却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只有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是“实”。指实实在在的教学内容,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课堂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做功课要很充分。

  五是“评”。指运用多维评价方式,这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言语评价不仅要重视问题的结论,而且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另外,还要合理运用肢体语言的评价,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身体距离等。当然,小学生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评价方式和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