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行走在翻转课堂研究之路上——王瑛

发表时间:2014-11-07 阅读次数:837
一、 “ 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不管是以前的讲授式教学,还是现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课堂形式丰富起来了,但是都离不开老师在讲台上的滔滔讲解。我们都在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扮演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也就是我们“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第一个不同——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
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更利于注意力的集中,而不必担心因为走神儿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也由自己掌握,懂了的话我就快进跳过,没懂的我就倒退反复看,也可以按暂停键停下来思考或记录,课堂上老师1人对45人的学习变成了1对1的讲解,再通过“学习单”的反馈,我们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就更能解决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然乐在其中,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二、“翻转”提升了学习中的互动。
翻转课堂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学习中的互动,具体表现在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
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这让我们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大家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反复强调、不断讲解的练习,尤其是较难的知识点总会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当堂掌握,交上练习时还是有错,批改改错时仍需我们不厌其烦,一遍遍讲解,如果将这部分内容再录视频,制作成“微课”,课余这部分学生进行再学习,那么一定会帮助他们理解掌握,这将是传统课堂无法达到的高度。
当我们更多的成为课堂的指导者而非仅仅是内容的讲授者时,我们也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室内巡视时,我们也就能注意到学生建立起的学习小组,他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
“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第三个不同体现在——
三、“翻转”凸显了教师指导者的地位。
现在的课堂,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我们在授课时往往非常辛苦,又是比划又是讲,忙累不说,往往不容易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巡视参与小组合作也因时间关系只能草草了事,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也无法得到当堂有效的指导。如果我们它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自行学习练习,教师只在课堂巡视纠正,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帮助,那么,教师的指导者的身份就更得以凸显,课堂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游刃有余了。比如语文学科管君老师制作的读写姿势的微课,李晓老师制作的学习单元组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微课,孙婷老师关于“的、地、得”的使用区别,都很好的突破了难点,直观生动地对学生进行了有效指导。翻转课堂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
四、“翻转”提高了课堂效率。
传统课堂模式基本上都是基础字词、读文讲解、拓展练习。一节课下来,学生练的时间很有限,班中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使用微课就可以改变这一问题。以前学生对于课前预习基本上是熟读课文,读准字音,预习方式比较单一。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将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录成微课,学生就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课前学习,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课堂上就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效率。有了高效的课前预习,课堂上,我们就不用再重复讲解,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时的疑惑和难点,学生之间可以进行讲解,老师进行总结,最后再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拓展练习,适时反馈,真正的实现了生本课堂、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生不再是被牵着走的聆听者,而是有了更多的表达机会,这样的课堂是把学生放在主位的,思考的空间更大了,交流的机会也就更多了,学生的思维自然也就灵活起来,从而更能高效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
翻转课堂能短时间内在欧美发达国家风靡,证明了这种教学改革除了上述四点与传统课堂相比的优势外,还有着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暂停、重放讲座视频,让他们直到听懂为止;它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谁在学习时有困难,有什么困难,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他;它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它还能改变了课堂管理。其实“翻转课堂”给我们带来的体验还远远不止这些,也期待大家去进一步研究其中的奥妙。但“翻转课堂”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困难,比如需要投入较多的课前整理汇总时间,要保证学生的网络覆盖率,一部分学生能否借此进行网络游戏等, “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改革,是一项新兴事物,但它的思想理念是充分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理念一定是我们所要坚持进行下去的。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微课”作为其重要形式之一也必将推向舞台。虽然目前它还是个新生事物,也许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但微课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教学中必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希望我今天的发言能引起大家的一点思考,在“翻转课堂”和“微课”的研究中我们一起探索,进行有效的尝试。最后感谢您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