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些人:交替、更迭着,存在于你生命的某个阶段。他若优秀,你随他受益,你若成功,他因你圆满。他永远是你生命中的铁打营盘,你永远是他作业线上的似水流年。他和你,皆因对方的存在,留驻那些成长的片段----他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师。
语文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听说读写的规律,而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听说读写的体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重走教师成功的听说读写的路的过程。“言文合一”教语文。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的途径在于构建“二有”课堂(二有:教“有意义”的语文,“有意思”地教语文)。怎样做到“二有”,那就需要教师必须有四大支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
一、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起教师的人性。
当教师从知识的圣坛步入与学生的平等行列之中,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乃至于荡然无存的时候,教师征服学生的唯一法宝便是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知识储备、审美情趣、思想品味、生活态度、感悟层次、交流能力,这些都可能成为教师个性人格魅力的展现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其言、信其道”。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为学问的杂家,不但要“渊”,而且要“博”,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同时必须消化吸收,将“千载之思”融于自我,具有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对未来的独到见解与感悟,对纷纭的世界有自己敏锐的态度与信念,更有属于自己 也属于学生的全面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得起教师的重任,才能不使自己沦落为“教参的奴隶”,才可能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 真正体味到教材文本的魅力所在。
二、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撑起教师的灵性。
1、教师是课堂课程的创造者。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如新课程的诗歌教学,我们把美读放在第一位,这样可以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作品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 从而使自己走进诗歌中,直达情境接受作品的感染熏陶。
2、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位置是学习中的一员, 读书,有教师的声音;讨论,有教师的参与。当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的意见只是一个学习者的意见,不是标准答案,更不能强求一律。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促进,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合作学习,使师生变成了伙伴关系,学生头脑灵活,接受新的信息快,不会受经验的左右,有开拓创新精神;教师的知识渊博,有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师生可以取长补短,教师必须寻求和学生一道共同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力求双赢。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与激励者。
在与学生课堂的相处中,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和称赞学生,用鞭策、激励和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建立自尊与自信。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提高、创造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语文课的独到与快乐,让学生在充满激情和新鲜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方法激励学生:首先是破题激趣,先声夺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达到这一点,老师就必须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年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课程魅力四射,自身乐在其中,受益无穷,学习欲罢不能。其次是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如一些看似很枯燥的说明文,学生不愿意看,可引导学生说,学生对说感兴趣,自然就想说,想说就会多说,多说就得到多的练习。练习越多,自然就会说得越好。其三,是练出趣,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如:我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后,利用多媒体,制作了几个练的环节:诗海拾贝——诗配画——画赋诗,在诗海拾 贝中让学生说出诗中含颜色的诗句,在诗配画中让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画家,在画赋诗中让学生当一回诗人,于是学生跃跃欲试,学生的诗情,画艺在练 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大大的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宏阔的课程视野支撑起教师的活性
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走近学生,亲近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亲和力的组织者。教师应走下台来,时刻关注学生的一切,学生的学情,学生的秩序,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交流的方式等,此时的教师可以是一个主持人,引导学生陈述意见,畅所欲言,见仁见智。教师用主持人所特有敏捷的思维、机智的语言,去激活学生,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但教师又不等于主持人,这要求教师能高屋建瓴,进行恰当的点拨,积极引导;不时巧妙的对错误进行校正而不是对学生的错误随声附和;巧妙的引导使学生很快走出误区使教者轻松,学者愉快。这就要求教师有开阔的视野,保持对时代的敏锐和对 生活的新鲜感,并把这种感觉带进课堂,融入讲授,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保持一种思维的张力,面对纷纭的世界,进行深入的思考。老师更是睿智的,能给学生以启发,能使学生茅塞顿开,领悟人生的真谛。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活而不乱,才能顺 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必须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与引导者。
四、远大的职业境界支撑起教师的诗性。
我追求纯洁而宁静的生活。校园的纯净安详,我喜欢。读书的闲散舒适,我喜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我喜欢。“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我更喜欢。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传授者的圣坛上走入师生平等的阅读行列中,是一个进步,是一种新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语文教师要用语文的无穷魅力,用语文教师的博学多才,用师生互动的轻松愉悦,去开创语文教学的崭新天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无论是否被接纳,是否被认可,在内心深处,不否定自己,相信自己,心态平和的追求自己的进步,默默的进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出人不意,顺己心意,用能力证明自己在努力,这是一个高素质的语文老师应该做到的。
作教师需要有一点浪漫的情怀。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艰难而漫长,没有一点浪漫的情怀,没有追梦的勇气岂不是要半途而废?耐心何来?爱心何在?专心、恒心何以稳固?她们来自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确切理解、对教育使命的不抛弃不放弃,来自我们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来自我们对光明前途的信心,这就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那点浪漫的情怀。
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