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高格教师】博爱的情怀

发表时间:2017-05-10 阅读次数:311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论语》中:“仁者,爱人。”的确爱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它可以起死回生。爱是儿童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新一代接班人的需要。这种爱是超越血缘亲情关系之爱,超越友情之爱,是一种责任之爱。这种任责既是国家所赋予的,同时也是社会所赋予的,更是职业所赋予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育就是在播洒爱,延续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整个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是爱发展的历史。
教育事业也就是爱的事业,对学生的爱,是大爱,是仁者之爱;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扮演一种社会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不同权利与义务。“教师是太阳低下最神圣的职业”,之所以“神圣”是因为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作“经师”易,作“人师”难,若将两种角扮演好更难。作“人师”所付出的劳动是无形的、非功利的,无法用工作量、工资待遇来衡量的,这也是教师这一职业与其它职业最大的区别。只有爱才能唤醒所有沉睡的潜能,只有爱才能激发进取的意识,只有爱灵魂才能培养爱的灵魂。
作为师爱,它又有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爱就是责任,爱就是尊重,爱就是宽容,爱就是民主。
这种独特而丰富的师爱在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爱要普照“众生”,浓烈炽热
        教师的爱既非只有爱人才能分享的情爱,更非子女才能享受的母爱与父爱,它是一种普照“众生”的博爱。班主任不能随心所欲的选择自已学生,这些学生当中既有品学兼优的优等生,也有冥顽不灵、品行有待提高的学生。总之一个班级的学生情况是复杂的,作为教师你要爱那些优等生,也要爱那些潜能生,因为他们都是你的学生。赞可夫曾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只真心地去爱那些潜能生的班主任,才是真正有爱心的班主任。更值得注意的这种爱要像核裂变一样要浓烈而炽热,不能蜻蜓点水,做样子而已。事实上爱潜能生并不会影响你对优等生爱,也不会降低你在优等生心目中的地位。
      我班有这样一名女同学,性情极其暴躁,稍有不如意就会暴发并且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多次与科任教师、同学发生冲突,以致于同学和科任教师对她就像躲避瘟疫一样,对她置之不理。作为班主任的我知道,她是我班的一颗定时炸弹,一但再次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更何况这样下去这孩子性格一直会偏执下去,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很不利。为了改变她,我制定了一个长期计划。首先,我将她的父母请到学校进行了一次长谈,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了她性格形成的原因。她的父亲是一位警察,性格比较暴躁。她的母亲对她是百依百顺。她怕的父亲,因为一但做错了事情父亲就会揍她一顿。谈话后我对她父亲提出一个要求,从今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不能再揍,也不能再骂,父亲答应了我要求。此外我和她的父母讲了我准备改变她的方案,她的父母十分赞同。第二步,因为她的写作能力较强,语文成绩不错,我就作同学们的工作补选她为我的语文科代表。并且对她的日记每隔三天检查一次,每次检查完都写一段鼓励她的话并且每次批语都写几句改变性格的话。在第二学期她只和两名同学发生过冲突。在高二第一学期后半学期,我寻找机会准备让她和我发生冲突。在一次背课文的检查中我估计她没有背会,我就让她背,她站起来说:“我不会。”我装作十分生气的样子她说:“你脸真大。”这时她抬起头就很我吵了起来:“你说,谁呢?”“说你呢。你给我滚出去。”“出就出去,我还不想在呢?”说完从座位上冲了出去。她出去后,我和她父母通了电话,我继续上课。
      这节课后,她两天没来上课,她父母给我通话,她在家里哭了两天,和她父母说:“老牛不要骂我脸大,骂什么都行,我肯定不会和他发生冲突,可他为什么偏偏就骂我脸大呢?”从她父母的转述中我知道她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但又不知道应该怎样收场。我告诉她的父母:“别着急,你问她想不想上学,如果想上,就让她给我打电话。”第三天早上,她给我打电话,只是哭什么也不说。我告诉她:“好了,别哭了,调整调整情绪,下午来上课。”这时她问了我一句话:“用作检查吗?你会把我的科代科撤掉吗?”我告诉她“,不用,你来上学就行了,但你要记住,这两天的课就是你为你的行为付出的代价,我不会撤你的科代表,但记住下不为例,如果和任何人再发生冲突,我不但要撤掉你科代表,还要将你开除。”下午她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学校上课。第四天,她在作业本中给我写了一个小条,上面写着:“多说无用,行动就是证明,谢谢你给我机会,我会努力的。”看着这个小条我会心地笑了,一年半的努力没有白费。后来同学们和老师都向我反映她的表现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当然这是我在教育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例,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篇幅所限不能一一陈述,但也正是这些事例坚定的了我的想法:只有用爱才能缝补缺失的爱,只有爱才能改变偏激,也只有爱才能改变人生。
第二、爱要理智而适度
    教师之爱一是种理智的爱,它是以冷静客观为前提的。马卡连柯曾说:“我
的基本原则永远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赞可夫认为,只有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他们。教师应深深地喜爱学生所有的个性,去注意发现,加以肯定,并扶植和发展学生的性格和正当的兴趣爱好,特殊才能,而不应该将自已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处处求整齐划一,把学生模式化,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杜鲁门当选总统不久,一位想了解杜鲁门家庭生活的记者,特地造访了他的母亲。记者笑着对杜鲁门的母亲说:“您有一个这样的儿子,相信您一定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不错,但我还有一个儿子,他同样让我感到自豪与骄傲。”记者问:“哪他从事什么职业呢?”杜鲁门母亲回答到:“他现在正在地里挖马铃薯呢。”杜鲁门母亲的做法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的典范。
    此外教师对学生爱要“亲而不狎,严而不厉。”如果失去了分寸,就失去了师爱。我十分欣赏“亦师亦友”“亲密有间”的师生关系,但这种师生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种尊重与信任又是建立在平等与民主的基础上的。
      第三、爱要崇高坚定
      师爱是崇高的,它是建立在职业基础上的爱,是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它
的目的是使学生得到爱并懂得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师爱不是那种缺乏同尚生活哲理而往往对孩子十分有害的本的爱而是由于深刻的了解人,由于知道一个人的一切长短而激发出来的明智,人的爱;是能防止轻率行径,并激励人行为诚实高尚的爱,是能教导人生活的爱。”因此班主任不必为你的付出是否能得到回报而忧心。
      师爱不但是无私的而且应该是坚定的,班主任一定要突破一切困难坚定不移的不去爱自己一切学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乐,就是教师萨利文用爱创造的奇迹。一个一岁半就又聋又哑又盲的女孩,却能通晓5国语言,拥有14部作品,骑马、下棋、欣赏雕塑。这个奇迹的创造,就是源于萨利文坚定的爱,试想如果没有萨利文坚定的爱,也就不会有海伦凯乐的精彩人生。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不会教的老师就是没有坚定的爱的老师,正如斯霞老师所说:
“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从内心涌现出一股强大的力量,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的备课,认真地上课,细致地批改作业----置终日的劳累而不顾并自感乐在其中。”
第四、爱要形式多样
      师爱要根据不同年龄、性别、情绪、性格、学习动机等原因进行灵活多变地
施予。一成不变,笼而统之必然实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