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要有母亲的情怀——无私大爱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没有爱不行,仅有爱不够。要爱更要会爱,爱是一种能力。
教师“爱学生”的重要标志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尊重学生的差异”。
其实,“差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长期不良环境影响造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跟什么人学什么人。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是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教师和家长“用错误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就是错上加错”。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我们要使学校成为一个宽松、宽容、宽厚的地方。学校不同于军营,也不同于监狱,更不同于医院,学校应该是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地方。学校,一个可以定位的就是学生会犯错误的地方。学生犯错误不能进行严厉的惩罚,学生正因为会犯错误,才需要老师,所以当教师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举例正反对比说明)
我们的家长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其实,有些孩子原来就是钢,由于我们不会教育,把钢炼成了铁”。教育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现在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家长身上有孩子的样子,孩子身上有家长的影子”。因此为了你的孩子,你也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的学生和孩子。所以提倡“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2.教师要有医生的情怀——治病救人
医生治的是病,而不是看病人是谁?那么,教师呢?是不是要一视同仁。
医生从来都不埋怨患者,你怎么得这种我不会治的的病啊,我只会治感冒,我们到任何医院都没见过这样的医生。
医生的医疗技术是在治疗疑难杂症过程中练就的。教师的教育能力,也是在帮助落后学生的过程中提高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育学生的方法一定存在,只是我们还没有掌握和发现。”
治病救人的背后,是人道主义,是人文关怀,是在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关怀学生此时此刻的幸福和感受,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3. 教师要有农民的情怀——反思自我
自己这块地的庄稼长的不好,而邻居地里的庄稼长的却很好,农民很少埋怨土地和庄稼本身,而是反思自己。
现在,反思这个词很时髦,人类在反思,国家在反思,我们教育也在反思。那么,什么是反思呢?按照哲学家黑格尔的说法,“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对思想的思想”,是以思想自身为对象反过来而思之。
从反思的角度说:好教师的标准,问题自己发现,方法自己解决。好方法是在反思中积累起来的。好的教师也是乐于和善于反思的。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学会反思,成就名师。
4. 教师要有向导的情怀——指点迷津
不会学习,不会自律的孩子需要向导,学习的向导,人生的向导。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如果胜过学生对自己的了解,那么教育就有了主动权。换句话说,向导要告诉别人道怎么走,自己首先得知道“道”怎么走。
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抽象到最高层次,无非就是两条,一是思想灌输,二是行为训练。思想灌输靠什么?主要靠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教学的第一媒体。
语文语文,先有语,后有文,口说为语,手写为文。现实生活中,口语表达要比书面语表达机会多得多,而我们语文教学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明显不足。当然,这和我们的评价制度有关,因为语文考试很少有口语表达一项。
下面说说教师语言表达的四大功夫:
①讲正确的话。思想一定要积极向上,不要怨天尤人,不要牢骚满腹。
②讲独到的话。有个性,不要重复,起码不要总是重复别人的话。说人所未说,见人所未见。
③讲精致的话。生动吸引人,有节奏,有韵律,跌宕起伏。
④讲流畅的话。让人听起来连贯,如同行云流水。
教师要做到有意味的言说。“规范、幽雅、完整、诗意”的表达语言。教师职业语言应像歌词,语言的背后是思想和情怀。因为我们的思想就是自己的处境;内心丰富语言就丰富,内心就完美。所以我们当老师的,要让自己的心灵变得丰富与深刻,捕捉你身边的每次感动,给予学生更多的真诚的鼓励。(举例:老大的幸福)
总之,教师要有向导的情怀,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什么是积极的影响?就是给学生以激励、鼓舞、感召、鞭策、引领、推动、启迪。教师可以不完美,但教师要追求完美,不但要自己追求完美,而且要引领学生追求完美。
5. 教师要有园丁的情怀——殷切期待
好的园丁最懂得生长期,绝不会做“拔苗助长”的蠢事。春天为生,夏天为长,秋天为收,冬天为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道法自然。教育是农业,必须耐心等待。
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人生不是百公尺,而是马拉松,起跑太快,到了后面就跑不动了,要合理科学地分配力量。赢在起跑线上,输在终点线上的教育一样是失败的教育。
因此好的老师,要站在学生一生发展需要的角度,看自己这一段的教育行为。知道对前面要承接什么,当前要完成什么,对后面要预设什么。这叫“教育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