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是教师的生命,新教师更应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如何让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三年初具风格,五年成为骨干,这已成为学校寻求更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对我们新教师来讲,如能从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出发,使自己尽快熟悉教材、了解本学科的体系,尽快地了解学生并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也一定能够迅速成长起来。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我认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变一般的备课为教学设计
新教师备课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备教材不备学生,新教师由于对教材不熟悉,所以花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较多,而对教学的主体——学生却考虑不周。二是备章节不备体系,备课内不备课外,教案目的仅仅是方便教师讲课。教学设计是指课前根据本课程或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确定本单元或本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对学生目前的知识背景及认知水平的分析,根据一定的教学原理设计教学方法,配置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和设计评价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学生,结果往往是一堂课或一个章节的构想,目的是为了支持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能够把教学内容、设计理论、自己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定位融为一体,并视课堂情境的变化而作出修正。这样,设计者必须承担教师、教材编辑和课程专家的职责。坚持走这条路,能使新教师尽早摆脱“匠”气。
各级教育部门及报刊杂志也十分重视教学设计,给广大教师搭建了许多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新型师资必备的基本功。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能坚持变一般备课为教学设计,无论是在教学能力上还是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都能得到长足发展,使自己迅速胜任学科教学并在同行中脱引而出。
二、变纯粹的听课为教学比较
听课有利于新教师在短时间内能胜任教学工作,有利于吸收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新教师听课应注意几个问题:为听课而听课,为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数量不等于质量,认认真真地分析一堂课比随随便便听几堂课有效;听课不是为了“克隆”,把优秀教师的课原封不动地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上来,其成功率不会很大。
新教师应从单纯的听课转到教学比较中来。教学比较主要就是将自己与上课老师比较。听课前,新教师要自己备好同一堂课,再去听优秀教师的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同上课老师有何不同;找出差距及差距的原因;也要试着分析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课后要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也可做些简单的调查,如询问学生的反映;最后还得写出听课后的感想。
教学比较是一种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教学不可能深刻,没有反思的教师不可能成长。反思型教师必是勤于耕作的教师,勤于耕作者必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