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因自主而发展 因翻转而精彩(一)

发表时间:2017-11-01 阅读次数:288

前不久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上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容,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实践。 “自主学习”已成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并成为教育新时尚,它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行为,对我来说,也要积极地改变传统的做法,下面就平日课堂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 帮助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感悟的学习过程

在教学《3的倍数》一课时,因为3的倍数特征不像25的倍数特征那么明显,大部分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认知经验,我就引导孩子先从百数表开始找到3的倍数,通过小组内观察、猜想、验证,采用枚举法,引导孩子们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学生在交流中收获着发现,同时也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枚举法以及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结论是否合理等等,但是仅用百数表采用枚举法去发现规律对于总结3的倍数特征显然是不完整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孩子们将数的范围扩大,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去验证初步发现的规律,学生们在经历了“利用百数表采用枚举法初步发现规律”和“扩展数的范围采用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规律”这两个环节后,再进入到3的倍数特征的总结,对学生来说,这个过程虽然耗费些时间,但是无论认知过程还是体验感悟,都是水到渠成的,学习效果是理想的。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宝贵的体验,收获了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过去教学这课时,我只引导孩子学习书本呈现出来的内容,或限于授课时间便着急替孩子们归纳了,对于更深层次的学法指引有很大的欠缺,如此下去,学生会逐渐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如今,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可以借助课上收获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经验自主探究出了69的倍数特征,甚至部分学生还自主探究出了7的倍数特征,我想,这个时刻,学生们会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会体验到真正学习的快乐!

二、引导学生实践操作、体验感悟的学习过程

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学生基于之前的数方格的方法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的知识储备,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去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得出了用数方格和转化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接着学生们在小组内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进一步研究了用一个三角形或两个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这个过程很重要,为了不流于形式,我逐一到每个小组去观察,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无论对错,让学生们体验到研究问题是要讲究策略的,从简单的特殊的开始研究,沟通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学生们自主探究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验和感悟了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全过程,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改变了以往轻视操作实践环节,重视计算公式背诵的传统,虽然老师讲的少了,但是学生们在小组实验、验证、讨论的过程中,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却充分掌握了,这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意愿,有了学习的内动力,后面梯形面积的学习我和学生们感到更轻松了,因为很多学生在家里自主预习时就想到了多种转化方法,并在小组探究时得到充分的验证。所以,我回想过去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为何自己费了好多力却达不到好的效果呢?正是教学方法的不得当,导致事倍功半。最后与大家分享萨尔曼可汗说过的一段话:

“在10年前或15年前,没人有能够预见人类今日的发展,我们也无法预测现在的学生在10年或20年后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那么比起现在教给他们的知识内容,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无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