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大课内阅读量,以读促悟是我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的目标。
一、问题起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有自主阅读的时空,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实现自我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教师是平等对话的引导者,要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还阅读权给学生。教师必须真正的吃透教材和领悟教材,要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以方法指导。然而目前我校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
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企图挖深讲透,一步到位。
“多”表现在内容上面面俱到,时间占得多。教师设问、学生答实际也是“讲”——让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程序阅读,让学生的嘴说出教师心里想说出的话,让学生达到教师心中既定的阅读的“标准”。因此要解决谁在读的问题。
(2)注重结果——答案,追求统一(统一要求,统一答案,统一语言),忽视过程——个性体验、合作探究。
(3)对阅读方法缺少指导。学生阅读量小。不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读促悟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主题,并进行了初步的试点和尝试。
二、概念诠释:
“以读促悟”既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文章的内容并掌握好的阅读方法。
“读”既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在主动积极地思维与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真正体现“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所谓悟,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对文本的感知、感受、感悟。更重要的是通过大量阅读使学生掌握领悟到好的阅读方法。阅读的方法本不是由教师提取出来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谁也不能取代,只有靠自身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设计了阅读教学总目标及各学段分目标及初小衔接目标。
“以读促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梯度目标(表格)
学段 |
情感体验目标 |
积累运用目标 |
阅读总量 |
阅读方法 |
总目标 |
1.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关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并能谈出自己的感受。
2.倡导个性化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 |
1.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并能写出感悟和体会。
2.培养语感,注重积累。扩大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视野。 |
课内阅读总量不少于180万字。 |
1.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能掌握阅读的方法并能运用。
2.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
低段(1——2) |
1.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并尝试把它写下来。
3.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
课内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
1.学习默读,并初步尝试略读方法。
2.初步学会2——3种阅读方法 |
中段(3——4) |
1.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并学会应用。 |
1.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写下来。
2.建立词语积累本,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
课内阅读总量不少于50万字。 |
1.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去阅读,学会3——4种阅读方法。 |
高段(5——6) |
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倡导个性阅读。
|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会做阅读笔记。
2.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能写出阅读体会。 |
课内阅读总量不少于120万字。 |
1.能借助词典阅读,并掌握几种阅读方法。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逐渐养成默读习惯。
3.初步掌握6——7种阅读方法。 |
初小衔接预设目标 |
1.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
课内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
|
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2.初步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3.每学年阅读一、两部名著。
4.掌握6——7种阅读方法。
|
三、实施策略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读有量,学有法。
1.课堂主渠道,加大阅读量。
(1)改变阅读教学思路,设课内拓展阅读课。
采用两三个课时精读一篇再略读若干篇的教学方法。既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模式。
(2)午间时段,进行阅读片段训练。
利用中午1:20——1:40分的时间,进行阅读片段训练。主要是采用阅读小品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阅读综合训练,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如何。
各年级每天给学生安排片段训练,并有训练计划.每月有推荐书目.并进行课外阅读月交流.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
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享受阅读中学习阅读。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合作阅读,并学会表达,交流。
2.课外延伸,加强自学,渗透方法指导。
(1)注重积累运用,实行阅读摘星达级制,建立阅读达级卡。
快乐阅读 摘星达级
班级 姓名
品读书目及文章 |
|
读写日期 |
|
精彩语言、片段辑录 |
品读感悟 |
推荐阅读方法:类比阅读法、联想阅读法、勾画阅读法、跳读阅读法
批注笔记法、三步阅读法 |
你主要采用了那种阅读方法? |
|
你又发现了那种新的阅读方法? |
|
自荐书目及理由 |
|
星级评价 |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
|
|
|
(2)总结归纳阅读方法,小学阶段至少掌握6种以上阅读方法及3种以上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如:类比阅读法、联想阅读法、勾画阅读法、跳读阅读法、批注笔记法、三步阅读法、择优读书法、鉴赏性阅读四步法等。
(3)教师每月推荐优秀阅读书目,确保学生阅读内容健康。
(4)此表的具体操作方法:
学生每周至少填写两次,周末进行评价。
阅读量超过两篇,品读感悟深刻的为为三星,发现运用了新的阅读法追加一星。其他为二星.每周均达到三星的月份可晋级。
级别设计:一级——六级
( 3 )月推荐书目
序号 |
书目或文章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或选自何书目 |
1 |
鲁滨逊漂流记 |
笛福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四、课内拓展阅读的基本范例
通过课内拓展阅读课,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方法。
课上,教师通过典型阅读文章或片段的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掌握阅读方法,然后列举此类文章或片段,让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运用此方法进行巩固阅读练习。课堂阅读量3篇。并布置课外拓展阅读作业。
主要环节设计:
1.复习阅读方法。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阅读文章一。
3.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文章二。
4.学生独立学习阅读文章三。
四、评价机制
《课程标准》说:“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这包括每天阅读、入情入境地阅读、动笔阅读、带工具书阅读等。
这说明,阅读的考察,主要在平时、在“过程”,而不能重在期末。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阅读卡,反映学生学习字、词、句的情况;反映学生的感受、体验、价值取向以及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的情况;反映学生捕捉信息的情况。
2.平时记录课外阅读的情况,背诵、朗读的情况。
( )月自读书目及文章统计
班级 姓名
3.建立阅读摘星达级制。期末进行水平测试,重点考查在规定的时间内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用表格的形式,从几个方面进行模糊量化,最后摘星达级。
改进阅读教学要做到重整合、重自学、重指导、重运用。课堂阅读教学要提速,课外阅读教学要“挤”进课堂。只有这样“以读促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不仅要让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只要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给他们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学生共同发现一些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