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让校本培训走进教师心灵

发表时间:2011-03-22阅读次数:48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其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化、多元化,这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其核心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以及培育适应时代变化的高学历、高智商的创新人才。学校作为培养人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也面临着由培养“标准化人才”向“个性化人才”的重要转换。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无论是学生的发展还是学校的发展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仅仅满足于个人的现状肯定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各种需要。
  长期以来,作为教育工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基本上属于标准化教育的产物,即学校大教育的成果。各类学校教育、专业技术集中培训等可以视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向心力,但是仅仅只靠这些“向心力”很难满足水平参差不齐、经历背景各不相同的教师发展的需要。因此,以满足教师个性发展需要为目的,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教师继续教育中“远心力”的形式开启了教师研究反思、继续教育和个性化发展之门。发展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再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实践的沃土。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活动,如:请专家做报告、专题讲座等等。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时候教师只是被动的听众,不能将所学内容很好地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当中,学习的效果不好。而真正的学习应该来自于教师的体验和思考,只有教师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一种切身的体会和感悟,才能自如的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运用。教师的学习和培训的方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寓教于乐的,应该使教师感到既紧张充实又轻松愉快的。这样的考虑也直接促成了我校新的校本培训模式“分享——对话——游戏”的诞生,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分享——理论篇
  学校每位教师都承担分享的角色,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介绍给大家,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教师分享的内容很多,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教学机智与智慧》、《教学策略》、《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理论》、《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个别化教学论》、《多元智能理论》、《少穿就要挨冻》等等。教师通过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并通过分享与大家交流碰撞,这样无论是承担任务的教师还是参与的教师都会有所收获。
我学习所以我快乐
  记得有一次,由我承担与大家分享的任务。接到任务后我有点不知所措:“与大家分享什么呢?哪些内容才是大家最关心的?哪些问题是大家急需解决的呢?”最终选定了《少穿就要挨冻》。这篇文章讲了一个非常简单而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香港来北京讲学的一对夫妇带着孩子住进了饭店,妈妈让孩子换好衣服出去吃饭,结果两个孩子穿了很少的衣服就出来了,而当时北京的气温比香港的低很多,妈妈没有提醒他们,后来孩子们感到冷了,此时妈妈没有责备他们,而是从背包里拿出长衣服给他们兄妹俩穿上。
  校本培训开始了,我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少穿就要挨冻》。看着老师们侃侃而谈,我高兴地笑了。我感到这次分享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更大地提高,从刚接到任务时的不知所措,只是逼着自己去学习,去查阅大量的资料,到反复斟酌分享内容,到最后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思考,一起感悟,我想我在这一过程中既是一个培训者也是一个学习者,在培训他人的同时我自己也从别人那里学到了很多,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和升华。
  2.对话——案例篇
  校本培训的目的之一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学校的很多学习、对话内容都来自一线教师的实践,如:关于作业的对话、关于出公开课的对话、关于常规检查的对话、关于尊重学生的对话等等。学校组织教师每周撰写1—2篇实验日记或教育随笔,并及时将其中的优秀案例作为对话内容提供给老师们,使培训紧紧围绕着教师的教育实践展开。在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交流碰撞后,教师再带着这些思考进行教育实践,如此循环,使大家能够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可借鉴的内容,在碰撞中大家可以得到许多新的启示、产生许多新的想法。我们认为这样的校本培训更有实效性,因为他引发了教师更多的自主的反思……
一定要说到做到
  这次“对话篇”选了一个名叫《耳朵与数学》的案例,讲了一个数学老师对一个男孩说第二天要检查他的耳朵有没有洗干净。小男孩认认真真洗了耳朵。但一天天过去,却一直没有检查,结果导致这个学生的热情一天天减少,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最终不得不离开这个老师、离开这所学校。
  面对这个案例,老师们立刻打开了话匣子:“答应学生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其实,老师并不是故意欺骗学生”……而此时,我的内心也掀起了阵阵波澜,回想着自己对孩子们说过的每一个没有兑现的诺言,心中满是自责、内疚与说不清的负罪感,我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
  现在的我,时时刻刻都在斟酌着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真正对学生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学生们也都受到我的感染,争做“说到做到”的好孩子。我和我的学生们在学校案例培训中共同成长。
  3.游戏——体验篇
  我们认为,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是讲座讲出来的,也不是从文章中找出来的,而是教师体验和感悟出来的。为此,学校特意编写了一本游戏教材,作为校本培训内容之一,目的是让教师们在游戏中通过体验,感悟到一些理念上的问题,改善个人的心智模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和学生观等。由于这些内容生动、有趣,很受教师的欢迎。更重要的是,老师们感受到了游戏背后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变革……
寻找“我的角落”
      在培训中,我经历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的体验。游戏开始,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分成几个小组,大家拉起手来,然后手拉着手围绕着桌子转圈。大家目标明确而一致,所以非常顺利,并且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参加这么轻松的培训,所以都嘻嘻哈哈的,合作的非常愉快。接着的要求是每个人心中订一个目标,所有人拉着手帮助每个人达成目标。虽然合作的过程磕磕绊绊,但是在经过了小小的磨和之后,每个人最终还是到达了自己想到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角落。
  当然这个游戏的内涵有很多,但是对我而言,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是可以兼顾的,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是并不冲突的。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每天我们都为自己的目标而辛苦忙碌着,同样,学校也有学校的目标。其实,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是有内在的联系的。教师个人是学校的一分子,学校的发展目标需要每个教师来共同完成,没有教师的努力,学校的目标将是空中楼阁;而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教师的个人目标也将事倍功半。……
  游戏活动深受老师们的喜爱,使教师们在游戏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利用已有经验反思建构自己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是一次培训中游戏活动的案例。
  周五下午的校本学习在“分享”和“对话”结束后,我宣布今天的游戏是“你撕我也撕”,老师们都放松了表情,满脸微笑的看着我。原来要选五个教师上台撕纸,结果有两个老师自己跑了上来,最后在一片笑声中台上的教师变成了七人。
  我给台上的教师每人发了一张纸,(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提出的要求是:闭上眼睛,不许问任何问题,先把纸对半折叠,撕下左下角;然后再把纸对折,撕下左上角;最后再把纸对折,撕下右下角。其他老师的要求是:认真观察,不讲话。
  活动结束后当七位教师把自己撕好的纸展示给大家看的时候,大家发现,尽管要求是相同的但是没有一个形状是相同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还没有等我问完问题,老师就抢着说话了“你的要求不明确。怎么对折,右下角撕单张还是都撕,没有说清楚,也不能问,我们只能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了。”“纸可以转,哪边是右是相对的”“要求不明确,我一头雾水”“我想告诉XX,又不让讲话”看大家说得差不多了,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这个游戏对你有什么启发?
  老师们略一思考,就开始了,有从对待学生方面谈的:“上课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特别是低年级,你的教育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我是从反面思考的,在有些时候,我们不要提出具体、明确的问题,这样可以给每个人不同的思考空间,让孩子们通过交流得出结论”。“有的事情要说具体说明白,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就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要根据目的来提要求。说者常常有漏洞,甚至有些时候是无意识的,即使在没说错的情况下,孩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或者产生歧异)因此这就需要交流,彼此宽容、坦诚一些。”……有的是从学校和自身工作谈的:“布置完了工作,我们可以先交流再干,在此基础上要有各自的特色。”“我认为刚才你切断了我们交流的路。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敢于质疑,要经常交流。”“刚才老师们的作品是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如果我们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可以这样来提要求。”……
  就这样,原本只是让老师们体会“交流是复杂的和理解是多元的”游戏,在老师们的体会和感悟当中加入了很多具体的内容:由学校的任务到自己的工作,由学生到同事……,而同样的游戏,所带给老师的东西也不尽相同,更好的满足了教师发展的需要。
  每次校本培训我们都会有一个游戏,主题涉及:合作、个人目标和学校总目标的关系、交流、如何看待变革、如何分辨信息等方面。培训活动深受教师的喜爱。在本学期教师们的校本培训反思总结当中,100%的教师提到了自己对校本培训的喜爱、团队游戏对自己的帮助,以及自己在校本培训当中的收获和提高。确实,通过校本培训老师们看问题的角度、做事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与在培训当中游戏的介入是密不可分的。
  下面是几位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述自己对校本培训的喜爱和收获。
  学校采用的“分享、对话、游戏”的培训形式,我觉得在思想上消除了大家以前对校本培训的种种顾虑,都愿意积极的参与其中。我是属于不太爱发言的人,因为我总感到自己说不好,不知道该从何说,怎么说。现在我也能积极的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且我觉得我的想法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爱说了,我觉得这都是因为自己做了的事情体验才深,想法才多,说起来也就有话可说了。
一年来我们还做了很多这样有效果的好游戏,大家对这种形式的培训都充满了兴趣。在分享中、在对话中、在游戏中、大家由浅入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最终的话题都落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培训带来的变化I'm Lovin'it!
——纪祥祥
  在这些培训中,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在以前模模糊糊的东西,在经过游戏的诠释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很多艰涩枯燥的理论,在经过游戏的诠释后,变的更加易于理解,更加易于接受。游戏的巨大魅力还在于,认识的提高直接就能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因此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就是,同事们都认为我的办事效率更高了,我的人际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从来也没有想到,学习竟然可以成为一件这么愉快的事情,学习竟然可以变的这么轻松。相信经过一次次的校本培训,我一定能超越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我的角落”。
——全渊
  学校的校本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各种教学案例,你像:“耳朵与数学”“少穿就要挨冻”“综合实践课片断”等。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丰富有趣的校本培训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从案例中得到很多的经验和启发,为我提供了共享教学实践经验的机会,给我的学习营造一个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校本培训中每次的参与发言对我来说也是一次胆量和口语交流能力的锻炼,让我可以更好地在学生面前侃侃而谈……。是的,我感到我在校本培训中学习着、快乐着、收获着、成长着。
——王一珺
  富有个性的校本培训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生命活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逐步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素质教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基本功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教学更加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主动参与科研的意识增强了,学校科研气氛更加浓厚,教育科研水平明显提高。在学校教师队伍中出现了“10多现象”。
  (1)主动反思的人多了。
  学习要有效果,关键是反思,学会反思,才能学会研究。通过老师们写的《教学案例》和《教育随笔》以及阶段性的自评、反思报告可以明显看出老师们会反思了,而且反思的能力增强了,老师们有思想、有眼光了。写的心得、体会生动,有深度、有价值。
  (2)主动学习的人多了。
  通过学校有组织的引导教师产生学习的自我需要,让教师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和成功,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自觉。
  (3)健康自信的人多了。
  在不断的培训中,越来越多的老师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发展自身的平台,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乐观,对自己有了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努力方向。
  (4)学习的方式多了。
  各种学习方式现已普遍运用在学校的教师教育中。在省校本培训现场会上,老师们以论坛的形式,交流了自己参与各种学习方式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5)交流的渠道多了。
  校本培训给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创造了条件。现在学校老师交流的渠道更多了。
  (6)收集的信息多了。
  在信息化社会里,学会收集信息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方面。老师们通过学习型组织创设的各类信息平台,收集了很多国内外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素材。
  (7)看问题本质的人多了。
  在校本培训中老师们通过学习,看问题不再只是看表面和比较浮浅地理解事物,而是更注重看问题的本质,找准问题的症结,分析事物比以前更加透彻和深刻。这是教师学习、提高的可贵之处。
  (8)关注孩子发展的人多了。
  新课改提出的很重要任务是要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过去这一要求有的只停留在口头上,有的落实的不够全面。在校本培训中,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老师们逐渐找到了更好地关注学生发展的渠道和方式。
  (9)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人多了。
  新时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更需要教师的自我需要、自我更新。这些要求在过去很难做到,教师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惰性和不求进取,无法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校本培训,老师们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自我发展的目标,大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的发展与需要,学会了为自己的发展定目标,懂得了教学是自己的事情,从而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
  (10)取得的成果多了。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成绩突出,仅本学期学校的每位教师撰写了一篇教育论文,其中7人获全国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26人获山东省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1人获青岛市一等奖。
  青年教师成长周期短,教学质量高,有2位教师获青岛市青年优秀专业人才,14位教师获区级教学能手,2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一位特级教师,使教学能手总数由过去的6%增加到35%,普通话100%达标,教师的整体素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学校承办的山东省校本培训现场会上,全体教师以论坛的形式,就“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谈了每个人在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收获,教师们侃侃而谈,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和自信的神态,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不仅教师的学习和再教育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教师得到了成长,而且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健康成长。在我校已经形成了以“个性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生文化,在学校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无不体现着“个性化教育”的色彩。如学校在英语教学中提出的“2性——2式——2化”的教学风格,既体现了英语的开放性、技能性、国际化、生活化、助教式、渗透式,就是以培养个性化人才为目标的。每年学校都有几十人在全国和青岛市的数学竞赛中获奖,像陈晨获全国金牌,康凯、徐敬衡获全国一等奖,这些获奖足以说明“个性化”教育给孩子的发展所带来的成效。学校的培养目标是2优——2长,即综合素质优良,英语水平优秀,每人具有2项以上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所有这些成长和改变,都与老师们的成长是分不开的。
  教师的发展也给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省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青岛市标准化学校,青岛市花园市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优秀英语教研组,青岛市数学竞赛优胜单位。
  尤其是学校教师教育工作成为了学校的一大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学校承接了市南区校本培训现场会,受到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中国教育学会专家来校参与教师论坛,听取校长介绍,对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学校在山东省介绍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经验。青岛电视台、《青岛晚报》、《师资建设》、《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市南教育》等都相继对学校教师教育工作进行了报道。另外,学校多次接待全国、省、市区的各级同行以及各级校长培训班的领导来学校参与教师现场培训,参观学习学校教师教育经验。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富有个性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为实现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不断探索。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