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学习” 深研“悦动课堂”

发表时间:2019-12-16阅读次数:644

青岛新昌路小学申报立项的市级“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顺利结题

近日,青岛新昌路小学申报立项的市“十三五”课题《基于深度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研究》的现场结题活动圆满举行。

为了更加立体而全面地展示研究成果,本次现场结题分为主会场和分会场举行,充分地展示了学校基于“深度学习”的“悦动课堂”研究特色。

学校坚持课题研究与常态课堂研究紧密对接的思路,此次课题结题会整合了近期数学组和道德与法治两个学科的常态研讨安排,紧紧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研究”,呈现了厚重的过程性研究成果汇编资料,思路清晰的课题研究报告,较高学术研究水平的教师论文,丰实的研究课例与研讨实录等。课题研究报告内容详实,对学校“十三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脉络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回顾,完整、真实地呈现了学校以“科研训一体化”研训路径,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动新昌“悦动课堂”校本化探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王有升教授,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科研部王山老师、宋立群老师,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教研员梁青老师、许占斌老师,学校教学顾问、原青岛市实验小学沈彩云副校长等专家参与活动并现场点评。领导专家们对于学校扎实且有深度的研究过程及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深度教研让教师成为学生“深度学习”引领者

深度学习促进了学生思维有品质的悦动,而教师深度引领是整合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学校各学科教研团队以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与把握为主线,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整合为抓手,立足常态课堂,依托科研训一体化实施策略,通过“三次集备六步研”路径,实现了有深度的研修,让教师成为了教学深度引领者,从而推动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数学组课例及集备展示拉开了主会场活动的序幕。由学校数学教研组三年级张慧敏老师进行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新昌数学悦动课堂课例展示及“三次集备六步研”集备展示。教研组还现场使用《新昌路小学数学悦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了有效观课。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梁青老师充分肯定了数学教研组深度教研的实效性,特别赞赏老师敢于挑战有难度的智慧广场课型,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选择用一一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实现了教材间的资源整合,而且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维过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深度学习。梁老师还为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精准提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专题讲座。

 

    

 

           

在分会场,由学校韩星老师和51中赵婕老师分别执教的道德与法治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同步进行。活动邀请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许占斌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区各校道德与法治老师共同参与听课研讨。学校道德与法治教研组的徐真老师、崔媛青老师、毕晓清老师借助《青岛新昌路小学“悦动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进行了有效的课堂观察。

 

学校结对帮扶学校——甘肃宕昌谢家坝九年制学校和贵州平坝昌河中心小学的老师们也远程同步参与了本次活动,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

 

 

 

课后,徐真、毕晓清、崔媛青老师以及51中教师代表围绕基于“深度学习”的悦动课堂不同的观察视角,从学习目标制定、课程资源整合、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发展联盟建设以及初小衔接等方面深度解析课堂。许占斌老师充分肯定了学校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两位老师立足整合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用心、用情、用功呈现的两节精彩的课例。许老师指出:道德与法治老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上好每一节道法课,让学生的思维充分跃动起来,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结题会第二个板块的内容是科研骨干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研究的学术观点分享。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引导教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反思,由初步的科研札记,再深入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和深度学习相关学术期刊的学习,将自己围绕课题进行的常态深耕课堂心得精心撰写形成学术论文,每位教师都留下研究的足迹,持续提升了团队整体学术研究水平。

本次现场会上,学校数学学科王振涛老师和美术学科傅文超老师分别结合“深度学习”阐述了“如何整合课程资源资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方面的实践与思考。王老师巧用生活资源、生成性资源,并引入思维导图等多种策略与方法,引领学生不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和内涵的理解,数学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傅老师则在教学中玩起了跨界,探索的主题式深度研究学习将美术学习与诗词美文、生活感知、学生心境相结合,帮助孩子们拓展思维,将美的意识与生活相联系,唤醒学生的个人情感,发展创造能力,从而引领学生学会从美的角度看世界。科研骨干教师有深度的实践与思考得到领导、专家的一致肯定。教师的理论学习有深度、实践才会更有深度,而基于教师深度学习、研究与分享的学生“深度学习”探索与实践便更具价值。

 

 

 

 由“一面锦旗的故事”而来,生发于新昌本土文化的“学生发展联盟”,由试点到全校推广,引导教师由初步了解,到感受到实效性而自愿投入研究。学校探索各班建立“学生发展联盟”,充分挖掘了学生资源,使“学生发展联盟”这一创新机制深入人心,成为一种新昌独有的“合作文化”。

科学合理的逐步构建起各班的“学生发展联盟”,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管理、学习、活动的方式,优化了班级组织管理架构,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反思的过程里实现“做中学”,变被动主动,依托“联盟”合作互助学习模式。

同时,各班依托“学生发展联盟”,积极组织“职业体验”等校内外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观点争鸣,专题探究都是激励学生深度参与的有效形式。各“学生发展联盟”还在课堂上互教互促,通过合作探究,碰撞智慧,激活思维,促进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实现了有深度的学习,真正使学生们的思维悦动起来。

 

 

 

 

青岛大学王有升教授和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王山主任分别对本次结题活动进行了点评。王教授指出,学校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课程资源整合”科研课题深刻体现了学校回归教育根本的教学理念,践行了课程的超越与回归,真正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另外,学校的“三次集备六步研”的深度研修路径,真实展现了常态积累与智慧,使课题研究扎实推进。王教授对于我校“一个核心,三个支点”的悦动课堂研究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能够充分体现出扎实的日常习惯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学科本身资源的挖掘及课内外资源、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把握与整合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使学习得以发生。

王山老师指出,学校的科研课题有意义、有价值,主题把握准确,站位非常高,是一个有理念、有落实的科研项目。“深度学习”是前沿的研究方向。学校的研究过程丰实,研究成果体现在课堂上。王老师认为,学校数学课例以及数学教研组的展示的教研路径,设计的观察量表,可借鉴性高;学校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规范、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主干清晰,对学校“十三五”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提炼。同时,王老师充分肯定了学校干部教师们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科研理论水平。

 

 

 专家的精准点评与高位指导,既有对课题的肯定与鼓励,更有对今后课题研究落脚点的把脉,使学校的课题研究站位更高,视野更广。课题结题会的召开,既是前期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同时研讨会本身更是一次学术观点的分享与碰撞。结题会圆满结束,但基于校情、基于问题、基于需求的课题研究永无止境,下一轮的课题研究方向论证已开启。新昌团队严谨、稳健的学术研究风格必将使常态教科研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成果更加丰硕并反哺课堂,推动课堂变革与课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