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子课题研究计划
子课题名称: 中年级课程整合背景下的阅读与思维训练
子课题主持人: 崔媛青
青岛新昌路小学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
崔媛青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7.9 |
行政职务 |
教师 |
专业技术职务 |
一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教学研究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无 |
“十二五”课题完成情况 |
顺利结题 |
工作单位 |
青岛新昌路小学 |
联系电话 |
85734048 |
E-mail |
qdcuiyuanqing@126.com |
通讯地址 |
天台二路20号 |
邮政编码 |
266071 |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
姓 名 |
专业技术职务 |
工作单位 |
研究专长 |
徐真 |
小学一级 |
青岛新昌路小学 |
课堂教学 |
李福林 |
待评 |
青岛新昌路小学 |
课堂教学 |
陈文盈 |
小学一级 |
青岛新昌路小学 |
课堂教学 |
王阳 |
小学二级 |
青岛新昌路小学 |
课堂教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⒈ 课题提出的背景(300字) |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领域,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不少有识之士,对语文学科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并作了一些小范围的实践探索。但在语文教学领域的思维研究,大多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大多研究者研究的立足点仅限于共性的思维,没有着眼于语文阅读思维的个性特征;对思维的研究也只限于语文学习的某个局部,没有形成一种可供推广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为体系。从教师方面看,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设计思维含量恰当的问题,课堂效率不高;从学生方面看,长期单靠死记硬背解决问题,大脑不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见到思维含量稍大的问题,就产生畏惧心理;本课题以“思维训练”为立足点,试图为语文教学从更深层次上,开辟一条更接近学科特点的、更具科学性的发展之路。对语文阅读思维的研究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从思维的角度,打造高效课堂。以“训练方式”为切入点,旨在从可操作性的角度,为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抓手,把历来零散的、被语文教学虚化了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从实践性的角度,体现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趋势分析)(500字) |
思维是一门科学。对于思维的研究由来已久,以至形成了多门类、多分支、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科学体系。国内外许许多多的专业研究者和从事与思维活动相关的人员对思维活动的过程、特种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都有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大量的实践经验,这些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辽宁省的《小学语文思维训练课题研究》,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他们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系统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方法,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思维培养策略研究》针对如今一些语文教学中思维教学的缺失倾向进行有效的策略研究,立足于“为思维而教”的理念,从审美思维、想象思维和个性思维三个方面来进行实践与研究,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研究,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开发和拓展学生的有效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的小学生语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从中探索出实施思维教学的有效策略。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根本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思维 ,使他们朝着可能达到的最高思维水平发展。
语文阅读与思维训练的研究,首先有利于匡正语文教学中对思维能力漠视的弊端,从而抓住语言训练的内核,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多投入低效率的问题。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的实践与研究的虚化与缺失,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具现实性与针对性。 |
⒊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500字左右) |
1、理论层面:关于“阅读与思维训练”的支撑性理论。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中外思维研究理论,进一步建构“阅读与思维训练”的支撑性理论。本课题以“语文阅读思维训练”为立足点,对语文阅读思维的研究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探讨,克服这一方面研究的不系统、不深刻、不独立的缺陷,试图为语文教学从更深层次上,开辟一条更接近学科特点的、更具科学性的发展之路。学生的思维训练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采取创设思考性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的隐性思维过程外显化、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思维操作、将思维训练与知识教学整合起来等策略 ,来改善学生的思维质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根本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思维 ,使他们朝着可能达到的最高思维水平发展。
2、实践层面:关于“阅读与思维训练”的探讨。从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思维训练三个维度出发,研讨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实际操作性强的操作方法。本课题以“训练方式”为切入点,旨在从可操作性的角度,为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抓手,把历来零散的、被语文教学虚化了的思维训练落到实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整合系统应该以思维介绍为全程导引,按照“思维品质——思维方式——思维训练”这三个步骤进行具体可行性的训练。这种训练,充分地重视了思维,而且通过思维类别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和引导阅读,使训练内容明确,训练过程简化,是有效而又易行的一种整合方式。 |
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研究目标
(1)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评价标准的改变等诸方面,多维度、多视角地对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重新审视,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经验、学生的生命体验。在“法定”的语文学习时空内弥合“课内”与“课外”的鸿沟,让学生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掌握最大量的信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
(2)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科思维的品质、学科思维的方式及在读写听说等不同的语文能力培养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建立一套实际操作性强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
2.研究内容
(1)运用小学语文“思维训练”实践研究的策略、途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2)“阅读与思维训练”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素养,对语文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
(3)具体研究思维课堂的教学目标、导入设计、学习任务表述解说。深入开展“自主思维、合作、探究、情景、愉悦式学习”的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思维、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形成思维的良好习惯,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
(4)通过单元整合教学,探究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宽加厚小学生的文学底蕴。 |
5. 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 |
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2月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深入学习小学语文新“思维课堂”的理念及有关理论书籍,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落实课题实施细则。
实施阶段:2018年1月——2021年12月
A.调查研究现状,明确具体要求。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形式对目前学生的课堂思维现状进行摸排,明确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训练的现状。找准课题研究的方向。
B.设计案例,具体实施。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开展相关的“思维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整改和提高。
C.小结研究规律,进一步组织实施。小结课题开展情况,总结并探索出有关规律,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实践。完成小学语文“思维课堂”实践研究的初步探索和相关案例的搜集整理。
总结阶段:(2022年1月—2022年12月)
汇总研究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分析综合,撰写课题报告。 |
6. 研究方法设计 |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从中吸取营养,批判地继承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扩展思路,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丰富课题研究内容。
2.行动研究法:从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与行动相结合有计划、按步骤对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改进,解决的过程就是行动的过程,行动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3.实践反思法:以教学活动过程为教学反思对象,通过实践反思,对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将教研问题课题化,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教学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研组整体学习能力。
4.个案研究法:以某一课堂为研究对象,对其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把静态的分析诊断与动态的追踪考察相结合,关注这一课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与多层面的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某一(些)教研组或教师个人的教研、科研和实践过程,及时做出经验总结,依据教研组(教师个人)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促进教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7.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
1.组织保障。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和成效性,在学校科研领导团队成员的组织下,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团队,为课题的顺利实施积累第一手资料。
2.研究保障。为了提高实验课题研究的质量,请专家做指导,同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3.过程保障。加强学习与研究,在学校常规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持续开展撰写案例和实践反思活动,不断提升课题研究水平,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 |
8. 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最多三项) |
1.课题研究报告。(预期完成时间:2022.12)
2优秀思维训练课堂教学案例。(预期完成时间:2022.12)
3.教师成果集(包括论文发表、获奖、撰写的随笔等)。(202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