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题实施计划王阳

发表时间:2017-06-05阅读次数:252

 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基于自适应学习的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子课题研究计划

 

 

子课题名称  以电子书包使用搭建自适应学习路径的研究   

子课题主持人:                 

 

 

 

青岛新昌路小学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王阳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910722

行政职务

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二级

研究专长

语文教学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十二五”课题完成情况

结题

工作单位

青岛新昌路小学

联系电话

15192522725

E-mail

909006502@qq.com

通讯地址

青岛市市南区天台二路20号

邮政编码

266000

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⒈ 课题提出的背景(300字)

电子书包意即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的便携式终端,国内外均有对该类设备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尚且处于试验阶段,在一些大城市中已经率先在部分中小学使用,但教育成效尚存在争议。电子书包是一款致力于提高中国教育信息化、提高家庭和学校配合效率的产品,产品将主要针对小学教育。除了传统家校通包含的家校沟通功能,电子书包还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信息化功能,如数字化教育资源、学生成长史等,让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助手,一个真正的“数字化书包”。

对于课堂来讲,电子书包的运用加快了课堂效率,如分享、共享、展示、推送、统计、反馈等等,能更加立体的再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同时基于软件开发和硬件匹配,如vr、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的成熟,今后的电子书包可能会有更加广阔的施展空间。所以我的课题定为以电子书包使用搭建自适应学习路径的研究。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趋势分析)(500字)

近几年,我国从上至下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建设与发展。这无论对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布局、对优质教育建设的整体推动、对立德树人创新人才的培养,还是对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多元个性发展的要求,都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意义。国家领导人在这一方面的讲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信息化的论述,乃至于各地方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建设要求,都有充分显示与具体要求。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与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更加系统与明确地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阐述。本文从全国多年来开展的“电子书包”项目为切入点,论述如何通过总结“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研究,去开创教育信息化的一片新天地。

  国际和国内使用“电子书包”概念和推广其应用也不断地影响着国内“电子书包”项目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1999年国内开始提出“电子书包”的概念,接着经历了2000年到2002年的第一批“电子书包”小热潮,“电子书包”的研发项目相继立项,“电子书包”的试点学校相继成立。但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设备成本等限制,在这第一次小热潮后,“电子书包”经历了从2002年到2008年的冷却期。直到2008年,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应用研究项目的推广,激活了冷却的“电子书包”项目,政府、企业、学校看到了“电子书包”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价值、新发展。因而,从2008年开始,“电子书包”的热潮再次掀起,一是以学校为代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各发达城市建立了“电子书包”试点学校、试点班级;二是以政府为代表在政策和投入上进行引领,例如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推动“电子书包”项目等条款。总之,“电子书包”在我国经历十余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地向前发展。目前,“电子书包”不仅在上海,在北京、天津、深圳、南京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甚至在新疆、宁夏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实践探索和研究,2012年和2015年全国信息化教育“电子书包”现场研讨会均在上海举行。由于各种需求和价值追求,在迅猛发展的技术和各项条件不断成熟的推动下,“电子书包”不断有新的进步和发展,各类研究报告也不断涌现。

⒊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500字左右)

     1.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访谈学生和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得出学生对电子书包的使用还是比较满意的。由于有了电子书包的应用,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使得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了。而且多数是传统课堂参与较少的同学(多数是座在后排),有了这个设备上课可以使用这个设备,不至于精神分散,专心听课,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这种积极性的原因是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讨论,还有一个因素是电子书包作为一个新鲜的事物,所以后续的研究是如果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

2.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智能化学习终端和平台,由于平台上资源丰富,包括视频资源、音频资源、动画。教师也会根据教学内容扩展了很多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扩展阅读和训练,进行个性化课前预习和完成教师布置的分层次个性化作业。这样就弥补了人数多而缺乏个性的指导的不足。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选读—泛读—精读材料来进行个性化学习。如语文诗歌鉴赏课上学生在自主鉴赏和质疑的基础上,轻松理解了作者的情感、选材等问题。同时也弥补了传统学习方式资源的不足,这样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优势  

电子书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探究,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听读课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师及时指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促进了师生、生生的沟通以及统计反馈的及时准确     

电子书包轻便、可移动并且及时反馈的特点,使师生可以随时提起“书包”参与小组讨论,通过调研期间的课堂观察发现,学生课堂上可以随时移动“书包”进行讨论,讨论内容丰富、也可以非面对面的在线沟通交流,发挥移动媒介的灵活性、便携性的作用。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答题的结果能立刻反馈给自己并且也能在大屏幕上显示。增加了师生和生生的交互。 扩展阅读很有帮助  

5.使学生共享优质资源     

电子书包中集合了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等权威教材出版社的学科教材,并配备相应优质的学科资源和授课案例,使得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即可共享优质课程。

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以电子书包使用搭建自适应学习路径

研究内容:

1.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融合,让学生通过pad进行自我反馈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自我检查和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探索ipad学习的内容及教学模式,主要针对课前老师设计的核心问题——学生解决、过渡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群体解决,以便养成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研究如何通过电子书包加强家庭学习和课堂学习的联系。

5. 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

第一阶段:2017.4——2017.12  准备阶段

  搜集资料,完善设备、学习技术,前测,撰写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7.12——2021.3   实施阶段

学生形成利用pad根据目标问题进行自适应性的学习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内容是关于pad的运用学习、发散思维训练、搜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

第二阶段:实现自我质疑、利用资料方法实现交互解答的自适应学习

这一阶段主要是发散思维训练、质疑能力和质疑质量的训练、搜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习惯等方面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21.3——2021.7

对课题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6. 研究方法设计

  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发现规律,形成策略

  文献研究法:研究现有文献资料为借鉴,完善课题理论思路。

7.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设备保障。保证电子书包本班专用;网络顺畅

2.学习保障。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电子书包使用技术。

8. 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最多三项)

研究报告  (预计完成:2021.7)

优秀课例  (预计完成:2021.7)

科研论文  (预计完成: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