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父亲如何参与到家庭教育中》的反思

发表时间:2018-12-27阅读次数:279
今天看了好爸爸视频课堂《父亲如何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我受益非浅、感触颇多。
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我从不认为抚育孩子是妈妈的事,也从未忽略自己做父亲的责任。然而,我在北京工作,不忙的时候每周末回家,忙的时候两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回家一趟。我深知父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因为缺少陪伴,我争取每天晚上跟孩子视频或者电话聊天,我们还会通过微信讲故事、讲笑话、发有趣的照片等。然而这样的交流总是不够的,我利用每一次回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做孩子的朋友、导师。今天的一堂课,我学到:
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父亲要成为孩子的玩伴。孩子在玩耍中可以获得有益于身心的体验和乐趣。与母亲过多的保护和说教不同,父亲如果能有机会和孩子亲密交流,更易于觉察孩子多变而细微的心理需求,易于与孩子避免沟通的隔阂。父亲的坚毅果、断都会在玩中注入孩子的心田,塑造他们完美的人格。
二、父亲是发现和释放孩子潜能的“伯乐”。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母亲过于细腻,对孩子娇纵溺爱,常使孩子某方面的创造潜能甚至超常潜能受到压抑,而父亲的学识和粗线条风格则是孩子释放潜能的沃土。
三、父亲要成为母亲教育孩子的合作者。如果夫妻教育孩子有共同的教育目标,但不讲求合作,总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孩子势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无论是“配角”还是“领衔主演”,都应与妻子配合默契。
四、父亲是孩子良好品行的“偶像”。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作为一家之主,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尤其爱模仿他心目中的权威。作为父亲,要时时处处为孩子做表率,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和善良友好的处事心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智力环境和道德环境,教会孩子如何“为人”。
五、成绩不是唯一。
另外,在答疑环节有家长提问“如何惩罚孩子”,专家讲到“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本以为专家会说出各种惩罚措施,可是没想到专家说“要求孩子有担当,父亲要先做到自己有担当”。专家讲他会跟孩子坐下来谈,会先向孩子道歉,说自己的教育不到位才导致问题的出现,然后跟孩子一起挖心里的“烂草莓”。另一专家则提醒家长们,孩子犯错要先分析“错误是谁的”,是不是孩子无意识的,是不是孩子的能力或水平达不到的?然后,再考虑“谁是惩罚者”。惩罚是必须的,但父母应该是爱的化身,不要一不小心变成了惩罚者。
以上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让我意识到在教育的道路上,我还有太多要学习的地方。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各类事例的可鉴之处,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了行事指南,行动参考。再次感谢新昌路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家长、为我们父亲们组织了这样一堂生动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视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