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卉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伴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相信任何一个翻阅此书的人,都会有一种恬淡幽远的儒雅之风扑面而来的感觉;掩卷沉思之后,又都能从平实的字里行间感受出一股股挚爱事业的真诚、改革创新的勇气、遇挫弥坚的恒心和憧憬未来的豪情,从而生发出只争朝夕、献身事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冲动和欲望,也许这正是此书真正的魅力吧。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谁能坚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让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顺畅地呼。我坚信书的力量,因而在班级里,大力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并鼓励学生写日记、编故事、缩写、续写,为学生提供一切自由学习的机会。
这段时间来,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但我知道真正实现或拥有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件不易做到的事,我会继续为自由呼吸的教育贡献一份微薄之力。现在让我们怀着梦想,付诸实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努力实践。在我看来,书中最吸引人的,应是发生在他身上的,那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贵的魅力之一,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见也最棘手的一个个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然后又一个个被他用自己的智慧攻破。读一个个案例,就像是在品一场场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断让你进入新的天地,产生新的期待。细细食之,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便会化为丰富的营养,深入心灵,引你深思。
阅读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和审视——思考自己,审视自己,审视教育,思考教育,并且会逐渐内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余,我想说,这是一本既适合 一线教师阅读,更值得管理者细细品味的好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进《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走近了李希贵。在我的眼中,李希贵的精彩,不是因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头顶上罩满了光环的教育名家的头衔,而是因为他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强迫式地让你认同,而是以自己的所做深深地打动你,让你不由得感动和佩服。李希贵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历程最生动的诠释。随着阅读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贵,堪称是当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称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他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念,是否有开阔的眼界,而李希贵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仅仅拥有这几点,相对于某些只有理论研究而无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而言,他更有独属于自己的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作为局长,他一路走来的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他充满了智慧的教育行走历程,在我们面前编织出了一道别样的教育风景。非常欣赏肖川教授的观点,他说:眼界决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对于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我想,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撑点,李希贵才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不论是作为一个校长,还是局长,不论是他对待学生,还是教师,他都怀有一种尊重,一种对所有人都作为生命的个体平等视之的尊重。而他所有的改革,也无不是被这一根红丝线所贯穿着的。他搞改革,是改“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为“解放人”的。如他所言:“素质教育真正搞好了,没有理由不成功”!
阅读中,最令我佩服的,是李希贵一次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改革,便意味着冒险,意味着随时都会有失败的危险,所以,打破旧有的模式,创建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胆识和魄力,并非一般人所敢为之。而李希贵却一路踩着改革的鼓点,踏出了一串串的精彩的足印:其“ACT”语文教改实验,其同步编写《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之举,以及他提出的“评估,是否可以协商”,大胆实施的“中考大变脸”,还有他的“向社会购买智力”……,无异于是一股股拂面的春风,给沉闷的教坛带来了无限生机。一个语文教师可以走到多远?一个校长可以改变什么?一名局长可以给所在的市区带来哪些变化?李希贵,这位智慧的教育行者,已经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了我们答案。
是的,耕耘在教育的田地里,无论你是哪种角色,有一种努力可以相同——为了教育自由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