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页
教育教学
学校公告



会员登录

“比一比”课后反思

发表时间:2011-11-09阅读次数:1131



                                                                   青岛福林小学   曹炜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都是在教师的激励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当孩子的学习思路与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不符时,教师不应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而是应相信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在辩论中形成表象。写在备课上的教案是死的,只有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教案才是活的。在我上"比一比"一课中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案中我设计了三组数:108和1008,383和37,5210和5201。首先让学生自己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这三组数,然后我再提出几个问题,引出今天要学的知识。在学生拨数的过程中,我灵机一动,能不能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当时,我不知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会不会提出与本课不相关的问题。因此,我先提出了一个问题:108和1008两个数中的“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然后让学生仿照着我提出了下一个问题,学生很快提出:383和37这两个数中的“3”表示的意思都一样吗?在学生拨第三组数时,一位学生问到:我想问大家5210和5201这两个数谁大、谁小?当时我惊喜得都想走过去,拥抱这个同学,一是为他在思维上的创新,二是因为他的问题很自然的把大家引到了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上。事后,我想如果没有我的灵机一动,如果我不相信孩子,如果我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果……还会有今天的惊喜吗?
    我意识到:为孩子的数学学习服务,时时在教学过程中,想起孩子在求知过程中的需要,想到要保护孩子的求知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就是孩子,但不能那孩子当小孩子。在制定教案时,我们只能从常规和思路去思考,去设计。但与现实的教学情境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孩子的思考。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首先应最为充分地保护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以展示自我的机会,学会欣赏孩子,不断地根据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动态生成出符合学习实际的新的教案。只有这样,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地学会理解与尊重孩子。也只有这样的充满人文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孩子们才会绽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创造热情与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