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小牧笛》(小学音乐三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小牧笛》是一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农村生活气息的创作歌曲。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包含三个乐句,第一乐句(1-4小节)的前两小节是2/4拍,后两小节变为3/4拍,并延续到第二句(5-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前两小节。乐句间节拍,句幅的变化加上节奏时而活泼、时而舒展,使歌曲充满生气,洋溢着欢悦、真切的感情。(1)学习歌曲《小牧笛》,认识调号; (2)听辨商调式音程;(3)唱好简单的二部轮唱。
4.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圆润、明亮的歌声去演唱这首带有民歌风格的歌曲,准确地表达两个农家孩子真挚的友谊及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
(2)认识调号,了解调号的含义、作用和标记方法。
(3)通过听辨商调式的自然章程,作感性的商调式音阶练习。
(4)对学生进行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
5.教学难点分析:
唱准曲中的大跳音程 2-5 2-6 6-2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互唱问好歌。
(二)认识调号:
1、出示课件:
要求:让学生轻声划拍视唱,然后将此练习曲移调至1=F跟琴视唱。
提问:两次视唱,音调有没有变化?(第二遍音高)
2、出示课件:②键盘图
电脑演示:让“1”(do)扮作小精灵,任意在C、D、E、F、G、A、B上跳动,跳动到不同的音位时,就出现相应调的旋律(课件1)并在该音位下方出示1=C或1=F等调号标记,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调号在简谱中指曲调的定音记号,它写在歌曲开始的上方左角,拍号的后面。
(三)二声部轮唱
出示课件
教学提示:
1、此曲旋律已在视唱练习中出现(课件①),学生熟悉;
2、要求学生用明亮的头声唱好开口音“a”;
3、一声明亮、稍强,二声部柔和、稍弱,表现山谷回声的意境和效果。
(四)新歌教学:
导语:浏览了静谧、神奇的山谷,让我们到前面的小村庄去听听悠扬的小牧笛声。
(一)感受歌曲
1、出示表现农村田园风光的画面(动画制作),放《小牧笛》范唱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情绪、速度。(亲切、愉快)
2、听曲视谱分乐句(3个乐句),用线条或不同的色彩表示自己对每一句的理解和感受。
3、请学生随音乐做拍手游戏。(练习2/4拍向3/4拍的转换)
4、听《小牧笛》范唱录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二)学唱歌曲
1、听辨商调式音程,作音阶练习。
2-3、2-5、2-6、2-1、2-2
提示:
①重点唱准: 2-5、2-6、2-1、2-2
②音阶练习:2 3 5 6 1 2 2 1 6 5 3 2
2、学生跟琴轻声唱曲谱,曲末下滑音模仿老师唱。
(三)学唱歌词
1、按节奏用轻声、高位置的发声方法朗读歌词,进一步体会歌词意境。
2、跟琴轻声唱词,注意两小节换口气,声音轻快,有弹性,吐字清晰、亲切。
(四)歌曲演唱处理
1、分析歌曲情绪:这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两个可爱的小伙伴相邀像两位勇武的将军一样带上自己的士兵 ―― 羊群、鹅群,在充满花香的小山坡上、水塘边游戏、玩耍,小牧笛清脆的声音在山水之间回荡。这样的歌声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亲切、欢悦地)二拍子和三拍子部分有怎样的对比?(二拍子活泼,三拍子舒展)最后的声“哟”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发自内心的赞美)
2、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全曲。
3、请学生采用领唱、齐唱、分组唱等演唱形式进行练习,熟练地唱好歌曲。
4、歌表演 自编自演
(五)小结:青山、绿水、蓝天、羊群,还有一对可亲可爱的小牧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多么美的画卷,只要我们心中充满爱,欢乐的歌声会插上想象的翅膀永远伴我们成长。
(六)组织下课
听《小牧笛》走出教室。
8.课堂练习
分声部轮唱、音程练习、识谱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