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
青岛福林小学 曲晴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蔡林森在书中总结了他几十年的经验成果----“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读了他写的书,让我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但学习了蔡林森的教学精髓,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教师都在寻找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先学后教”确实是实现素质教育,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会学、学好;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还有普遍的应用价值。还具体说明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思想细节和操作方法,让我们有法可依。
读了蔡林森的书,我的思想也在发生转变,我认为现在多数课堂仍然是老师在牵引着学生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认为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回归文本。
我们首先应让学生把课本学好,教师不能单纯教语文,而要运用课本学语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把课本学好,那么就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我们平时所缺少的正是:是否让学生把课本都学好了;每节课的目标是否都落实了;学生生字是否掌握,课文理解是否到位,是否能接受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落实这些问题,确保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成激发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小学生的特点是兴趣广泛但稳定性较差,意志力较薄弱,兴趣持续时间较短,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丧失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生主动参与,达到“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学生要学好语文,首先要使之喜欢语文。因而教师要尽可能提高教学艺术,通过悬念、设问,质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去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学生学习的神经细胞,才会高度兴奋,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中传输才会达到最佳状态,他们才会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进行丰富的想像力和积极的思维,产生愉快乐学的情感。并能在从事和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克服困难而不感疲劳,形成一种愿学、想学的心境和学情,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和谐稳定地发展。
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有问题才会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造。有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为有问题的学生鼓掌,这是自主探究教学实验研究始终贯彻的一个新理念。学生会提出问题,这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表现。教师可通过一些课外知识在授课前对课文内容提出某些问题让学生猜测、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并鼓励他们提出课文中的问题。这首先解除了学生的顾虑,和学生形成一个共识:要肯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因为这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起点,更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一种重要品质。
总之,读了蔡林森的书,我收益颇多,让我对课堂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能够静心学习专家的著作是一种幸福,能把专家几十年的经验运用到课堂中去更是一种幸福。读书会让教师们有进步,读书会让学生也有间接收益。坚持读书,不失为一个教师素质提高的良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