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七中2015-2020学年度重点项目自评表——1
项 目名 称
|
五年总目标
|
分学年度
工作目标
|
具体措施及取得成效
|
分学年度
成功标志
|
自评得分
|
课程建设
|
打造“乐在七中”学校课程体系,旨在通过课程实施,培养七中学生的七项核心素养。通过每个素养提升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促进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打造七项素养提升课程的精品课程,为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奠基。同时将微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整合课程纳入学校的乐在七中课程体系中。
逐步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课程整合,消除三级课程间的学科壁垒,统筹统整三级课程,使课程体系建设更加科学有效。
|
2015-2016年:
建设好“乐在七中”课程体系框架及课程内容。确定每项素养提升课程的骨干教师人选,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有专长的教师。
做好体育课与武动校园课程内容整合安排、艺术课程的时间整合课程安排。
做好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实验类微课程板块的资源汇集以及学生资源的使用指导。
|
1.围绕“为动而生(乐动)”、“审美雅趣”(乐美)、“合作共赢(乐合)”、“治学求精(乐学)”、“创意无限(乐创)”、“家国情怀(乐爱)”、“放眼世界(乐行)”七项素养提升板块,构建好课程体系框架。
2.依托课程建设,确定十三五校级课题研究内容。按照程序开展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
3.打造学校微课程资源建设框架,按照优秀课例、实验类课程、重点习题解析、学法指导点拨、学生学习点滴等模块分块建设。
4组织教师撰写校本教材。已经编写了20门校本教材,其中《心灵花园》、《物理小制作》评选为市级精品课程。
5.成立海洋教育研究小组,编写《乐海畅游》校本教材,《乐海畅游》海洋教育课程被评为区第四届特色课程。
6.确定十三五区级课题名称,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2019年12月顺利结题。
|
1.确定“七项”核心素养,分项构建特色课程。
2.完成体育、艺术等课程整合安排,教师完成教案重构。
3.完善物理实验课微课程建设。
|
100
|
2016-2017年:
确定“乐在七中”课程体系七个板块中特色课程,加强软硬件建设,使之逐步成为精品课程。
探索思品课与班会课、历史课内容整合课程安排。
做好微课程资源建设的学法指导课板块的资源汇集以及学生资源的使用指导。
|
1.加大七项素养提升课程特色课程培育,确定板块的精品课程项目。
2.完成思品课与班会课、历史课课程内容整合。
3.完善化学、生物实验课微课程建设。头脑奥赛项目问鼎国际赛。
|
2017-2018年:
打造身体健康、审美雅趣、合作奋进、家国情怀德育课程等版块的精品课程。
探索思品课与班会课、历史课内容整合课程安排。探索分层走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做好微课程资源建设的优秀课例、重点习题解析板块的资源汇集以及学生资源的使用指导。
|
1.培育四个板块精品课程。
2.完成《青岛七中课程整合意见》。
3.培养学生在市级及以上实验创新大赛、创客比赛、操作比赛、研究性学习论文评选以及优秀学生自主招生上再创佳绩。
|
2018-2019年:
打造治学求精、乐创七中、放眼世界板块的精品课程。
逐步在三个级部实施分层走班,建设好相关课程。
做好微课程资源中学生学习点滴微课程资源汇集。
总结课程建设的经验,推广成功经验,
|
1.培育三个板块的精品课程。
2.完成《青岛七中分层走班实施意见》。
3.在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上获奖,争取在编程类、3D打印类、新概念作文大赛等项目上获奖。
|
2019-2020年:
完善课程建设、课程整合与微课程建设体系。
做好各类素养课程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
完成数字化工作平台的微课程资源的对接工作。
|
1.让七中学子身上彰显出七中七项特质。
2.在高初衔接的赛事中凸显优势,为优秀学生在顶尖高中的特色班的发展助力。
3撰写完成十三五课题结题报告,顺利结题。
|
青岛七中2015-2020学年度重点项目自评表——2
项 目名 称
|
五年总目标
|
分学年度
工作目标
|
具体措施及取得成效
|
分学年度
成功标志
|
自评得分
|
学生体质健康
|
树立和强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坚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长效机制,深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及锻炼效果,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从严加强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制度,深化健康教育,实施好各项健康工作的“达标细则”,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
2015-2016年:
1.开足开齐体育课,落实阳光体育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2.制定学校学生身体活动基本框架。
|
1. 以标为本,国家课程校本化
以校为本,学校课程特色化
以师为本,教师课程专项化
以生为本,学生课程人性化
以课堂为抓手,实现体育课堂的整合。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列入课表形成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减少学生的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和体育课。到2020年7月前,全校体质监测及格率95%以上,优良率40%以上。
2.通过组内学习、学校公开课展示,区级及以上各类优质课比赛,使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得到提升。学习优秀学校体育教师及体育工作,使体育教师眼界得到开阔。多名教师开设区、市级公开课,3名教师参加了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
3.以学校体育节为契机,开展各类体育项目比赛,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方法,并了解体育运动文化。排球、篮球、帆船、武术、游泳等多项比赛在区、市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20年男子排球队以青岛市第二名的成绩获得参加山东省比赛的机会。
4.保证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器材设备和场地。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完善校园运动设施建设,添置必要的器材设备,确保安全科学适用,坚决杜绝一些器材设备被封存备检不使用以及体育设施成人化的现象,力求尽快达标。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加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
|
初步建立学校学生身体活动基本框架
|
100
|
2016-2017年
1.以课堂为抓手实现体育课堂的整合。
2.学生身体活动基本框架之学生素养提升篇进行初步实施。
3.学生身体活动基本框架之教师素养提升篇进行初步实施。
|
体育课堂实现教学整合
|
2017-2018年
1学生身体活动基本框架之学生素养提升篇进行基本落实。
2.学生身体活动基本框架之教师素养提升篇进行基本落实。
|
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
2018-2019年
对前期实施的青岛七中学生身体活动基本框架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查漏补缺。
|
学生:有运动能力、有运动文化、热衷于运动、懂运动方法
|
2019-2020年
青岛七中促进学生身体活动行动框架活动内容完全落实。
|
“青岛七中促进学生身体活动行动框架”在学校的各项体育工作、比赛中得以落实。
|
青岛七中2015-2020学年度重点项目自评表——3
项 目名 称
|
五年总目标
|
分学年度
工作目标
|
具体措施及取得成效
|
分学年度
成功标志
|
自评得分
|
创客
|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来了不仅是慕课,还有创客教育。在学习个性化的时代,二者紧密结合又互补。学生可以依托学校的创客空间设计制作,发挥创造才能,创客学习将成为学习变革的新支点。
|
2015-2016年:
初步探索创客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技术基础,跟着标准范例学习方案设计及具体操作过程。
|
1.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以多种形式推广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围绕创客这个项目,充实师资队伍,加大创客师资的培训力度,为创客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提升创客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学校创客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3. 建立创客工作室,积极组织实践活动及各类比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创客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和选拔参赛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探究能力。
4.以“合作、创新、共享”为主旨,展示创客团队的创意和产品,推动七中创客在比赛中成长,为创客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5.利用国际友好学校这个平台和友好学校的科技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客交流活动,在科技创新教育领域加强交流与分享,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家建设人才。
|
初步探索创客工作,组织各级各类比赛,积累经验。
|
96
|
2016-2017年:
初建创客工作室,充分发挥创意、创新、创造的“三创”精神,开设创客选修课,指导学生参与创新设计活动,学生作品能在区市级比赛中获奖。
|
打造优秀创客师资队伍,初建“青岛七中创客工作室”,增强学校科技项目的实力,使学校科技方面的活动开展得更为活跃、有效。
|
2017-2018年:
建立青岛七中创客工作室,在硬件上创设良好条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鼓励并指导学生利用实验器材完成项目目标,积极参与相关比赛。
|
建立“青岛七中创客学院”,增强学校科技项目的实力,使学校科技方面的活动开展得更为活跃、有效。
|
2018-2019年:
建立创客空间,创客空间能指导学生在区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
|
创客空间初步取得成效,在区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奖项。
|
2019-2020年:
深化创客工作,建立创客团队文化,打造青岛七中科技特色。
|
创客工作成为青岛七中科技特色,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