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
计划执行情况
新学期开学已经过半,全体教职工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尽职尽责,顺利完成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促校建工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推进“锋领七中”党建品牌建设,党支部组织开展了《燃烧激情、建功青岛》《清廉从教·为人师表》《“燃烧激情践初心 疫情防控勇担当”专题三述》和《提高教育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共四次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员“十一假日之约”入户走访学生,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观海山社区活动,协助社区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两次。干部理论中心组组织了7次专题学习。参与了市南区委组织部“三星合格支部”和“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优秀党支部评选。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开展了师德教育月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先进事迹,签订师德责任书,开展了清廉从教签字仪式、教师节宣誓仪式等。
2.尊师惠师:开展了师德建设五项行动。组织离退休干部每月开展活动,走访慰问了离休干部,重阳节慰问了全体离退休教职工,并为离退休干部进行了2021年两刊一报的征订,丰富了离退休教师文化生活,增强了凝聚力。
三、警钟长鸣抓落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全体教职工按照责任分工做好信息摸排上报、消毒通风、一日三次体温检测、联防联控应急演练等各项疫情防控工作,10月份全体师生在半天的时间里顺利进行了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大家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好落实,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守护着师生的安全。
四、重视立德树人,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1.积极拓展德育教育资源,充实学校德育教育队伍,构建“三位一体”育人方式。开设厚德至善班主任工作坊,发挥优秀教师的精神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以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以及精湛的教育教学水平引领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同时聘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宣传先进教育理念,总结提炼教学经验。
2.全面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拓宽家校合作形式,办人民满意教育。继续完善家长委员会议事制度。召开班级家委会主任会议,积极听取家委会建议,加强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青岛七中“观海山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促进齐抓共管格局的形成。完善家长驻校办公制度,家长驻校期间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如:随堂听课、跟餐等活动,了解学校教师上课、办公、学生活动、校园环境卫生等情况,协助学校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并填写好驻校办公日志。完成“五个一”工作。即:一次课堂观摩,一次校园巡视,一份驻校日志,一份合理建议,一份驻校分享。10月份启动以“家校携手 相伴成长”为主题的家访月活动,从“一二三四”入手(发放一封信、制作两张表、开好三次会、完成四方面工作),做细十项工作,落实完成了两个100%目标。过程中切实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和顶层设计,将家访月完成情况与学校考核制度相结合,加强思想引领、加强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导师的作用,班主任为班级德育导师组的组长,与其他老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家访等工作。通过“家长面对面”、“亲子关系训练营”“校长接待日”等途径方式,加强家校沟通,拓宽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带动家长们做“智慧家长”,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在每个家庭中落地开花。
3.完善德育一体化,突出家国情怀教育。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为主线,以国家意识、生命教育为重点,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民族文化、疫情防控、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向国旗敬礼”等活动,以节载道、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精髓,增进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德行修养。
4.完善校园安全课程,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工作。利用班会、学校广播和专题讲座等校园文化阵地,深入宣传安全及法律知识。每月开展安全逃生演练,开学以来开展了疫情防控、预防踩踏、消防应急逃生、防恐等主题演练。重视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确保学生健康安全。
5.劳动助学生成长,为幸福生活奠基。根据青岛市教育局的统一安排,11月2日至11月6日,组织我校八年级学生前往青岛市中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参加为期一周的学习实践活动。在此期间,老师们尽职尽责,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保证了每天工作的无缝衔接,确保了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
6.加强智慧团建建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加强团支部建设,利用智慧团建网络平台规范团员管理,做好毕业生团员关系的转接工作。发挥团委少先队学生会作用,增强学生在学校日常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7.做好体育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了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各项赛事,成绩优异。
五、落实教学常规,推进规范教学
1.召开教研组长会,开展分层教学研讨活动。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认真落实集备组长负责制和干部参与集备制。集备做到“四定五备六统一”。各集备组围绕悦动课堂项目,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方法研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分层次教学作为集备活动的核心内容,通过集备,指导每位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围绕悦动课堂项目,推进学科主题周活动。开学初期,教导处组织各学科集备组进行新生学法指导,数学篇、语文篇、英语篇……每一篇都凝聚着老师们对七年级新生的殷切期望,期望培养七年级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快使其适应紧张而有序的初中学习与生活。国庆前后各级部分学科又开展了学科主题周活动,各学科教师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学科主题周活动内容,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加趣味性和全面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语、数、英、物理各学科按照主题周活动方案有序开展,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各学科教研组进行阶段总结,撰写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校内分享交流,并上报区教育中心参加悦动课堂优秀教学法和教学模式评选。
3.开展质量检测,促进教学质量。定期组织各年级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安排好期中复习、出题、考务、阅卷、试卷讲评、成绩分析、教学总结等工作,分级部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发现问题,靶向发力。召开分层线上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落实“一生一策”。
4.组织“诗文诵吟”“翰墨书法”比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每月在校园公众号上推出“品一杯香茗,享阅读时光”好书推荐,让书香飘溢校园,阅读浸润每位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区经典诗文吟诵活动和翰墨书法比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形式。
5.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教学水平。组织九年级学生参加国家质量监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质量监测问题整改,提高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6.搭建教育教学平台,助力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本学期,王倩、王媛媛、官新娟、尹婧、何金、黄卫青、侯永勉、刘帅等八位老师获得区教学能手称号。刘倩、孙佩佩、武文、王磊、王海媛、刘敏、刘帅、刘晓梅、李秋芳等九位老师被推荐为区级一师一优课。刘倩、刘敏、魏彩燕、何金、王海媛、秦荣凤、张炜霞等七位老师参加了区优质课评选并分获一、二等奖,赛竞逸、刘敏、王海媛、王钰、侯永勉等五位青年教师参加市基本功大赛并获得二等奖。
7.开展线上线下专题培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本学期邀请知名培训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基于教学变革的有效课堂打造专题培训》,组织青年教师、班主任进行了《做一个善于沟通的智慧型教师》主题培训,从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度,提升教师综合教学水平和能力。组织“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参训教师选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8.完善七乐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围绕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落实《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开展了线上海洋研学活动,拓展海洋教育课程资源。组织七年级学生观看乘风破浪的孢子研学课程等海洋科普视频、制作海洋科普手抄报、录制实验操作视频。海洋地质研究所的李博士对学生实验操作视频进行了一对一互动点评,激发了学生了解海洋,开展海洋研学的学习热情。
聚力海洋攻势,坚定蓝色信念。结合青岛市第六届海洋节活动制定我校海洋节活动方案,开展海洋诗歌、绘画、微视频作品展示和海洋教育知识竞赛,培养学生亲海、爱海、知海、用海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海洋、探索海洋、维护海洋权益的内在需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9.山海情相连,携手谋发展。迎接来我校跟岗培训的甘肃宕昌中学骨干教师,安排为期一周的教研组、集备组活动与教师展示课,开展教学交流活动。迎接平度南村中学骨干教师来我校听课学习交流。选送我校优秀教师王斌杰老师赴贵州支教,初心引航山海相连,资源共享携手共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六、严抓常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加强安全常规检查,做好校园安全保障、食品卫生等各项工作。开学前,对校园公共区域进行了全面消杀,储备防疫物资,并对全校水电暖设备、校舍、食堂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开学后,在严格食堂管理操作流程规范基础上,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验收、储存、加工、烹调、消毒、留样各个环节卫生要求、餐具清洗消毒管理、仓库贮存原材料及食堂卫生管理等,保证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每周进行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按时上报月自查表、校舍安全隐患排查表,对存在的校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总之,半个学期以来,全体教职工恪尽职守、辛勤付出,学校的各项工作开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的工作目标。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半学期的工作中还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砥砺前行,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青岛七中
2020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