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家长频道-51>校园家委会--51中>正文

校园概况

培养孩子健康的品格

发表时间:2009-01-13阅读次数:1376

作者姓名:王爱冬         工作单位: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子女姓名:谭翘楚   所在学校、班级:青岛太平路小学三年级二班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对孩子所寄予的殷切希望,当然我也不例外。但是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不仅应该关心孩子怎样成才,更应该教育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拥有健全品格、良好品行、优秀品德的独立的“人”。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三岁看老”,可能会有人认为言过其辞,觉得孩子那么小懂什么,等发现问题再教育也不迟。但是有关教育专家曾经指出,三岁确实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先不要关注孩子是否真正理解,这个阶段主要是模仿过程,孩子是用心在看、在学,模仿正确的行为,那孩子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我们则可想而知。因此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老师,言传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朵朵还很小的时候,只要带她出去,我就会有意识地教她遵守社会公德,比如告诉她小草怕疼我们不要踩踏、鲜花美丽要大家一起欣赏,告诉她环境卫生要大家共同保持、不能乱扔果皮杂物,告诉她过马路要走斑马线、上下车要排队礼让等等。时间久了,这些习惯自然就在孩子心里生了根,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现在在公共场所只要找不到垃圾箱朵朵就会把要扔的东西一直拿在手里,坐公交车会主动告诉我说想给刚上车的老奶奶让座。记得有一次带她过马路,因为赶时间而且正好路上也没有车,我便想就近过去,朵朵却一把拉住我,皱着小眉头批评道:“妈妈不遵守交通规则,不走斑马线。”说得我很惭愧,但同时又感到很欣慰,因为看到孩子已经有了她成形的道德意识。

要让孩子学会爱和分享。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的过分溺爱往往使孩子变得自私。而我的主张是让她知道“好东西是大家的,要一起分享,尤其是老人应该先享受”。我会有意识地和她“抢”东西吃。比如朵朵很喜欢吃巧克力,她吃的时候我会说:“朵朵,帮妈妈也拿一块。”有时就剩最后一块了,孩子也会很大方地分我一半。现在的她会主动把喜欢的零食和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共享,会在吃饭时把软的、热的留给姥姥,因为她知道姥姥牙不好、胃也不好。有一次姥姥做了她最爱吃的肉末蒸卷,因她爸爸加班不回来吃饭,我就只端上桌五个,朵朵问:“妈妈,这么少,还有吗?”我便逗她:“没有了,姥姥、妈妈、朵朵一人一个,给爸爸留两个。”朵朵没说什么,很快就把一个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我故意问她:“还想吃吗?再吃一个吧。”孩子摇摇头:“想吃,可是得给爸爸留着,爸爸吃两个还不一定够呢。”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我无法不感动。我相信有爱心的孩子会在生活中体味到更多的快乐。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孩子毕竟还小,我们要允许他犯错误,但是并不等于犯了错可以置之不理,更不能在孩子犯了错后不问原因便大声呵斥,甚至打骂体罚,这样做孩子要么不把犯错当回事,要么会害怕受到责罚而不敢承认。我从不会在孩子做错事主动向我承认后还去批评惩罚她,反而我会表扬她勇于认错的勇气,然后再帮她想办法纠正错误。我告诉她:“做错了事只是犯了一个错误,如果不承认就等于犯了第二个错误,有点划不来。犯错并不可怕,大人也会犯错,知道错了就要勇于承认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原谅。”我还很注意不在孩子面前轻易许诺,总是在考虑周全又认为切实可行之后,才答应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有一次本来已经答应好了周末带她去游泳,可单位临时加班,只好取消计划,我向她道歉并耐心解释了原因,孩子虽然失望,但她知道“妈妈要工作”是一个很充足且很重要的理由,也就原谅了我。等到下一个周末有空的时候,我及时带她去弥补了这个遗憾,孩子很高兴,同时也知道了,爸爸妈妈答应过的事只要条件允许就一定会做到。潜移默化中,孩子逐渐养成了诚实守信的品格,这会让她受益终身。

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带她到红十字会献爱心,得到一枚小小的“微尘”纪念章,由此告诉她“微尘”的来历,我们还去五四广场捡拾垃圾、赈灾义卖报纸、义务清理浒苔、到现场观看奥运圣火传递、报名参加青岛早报和市南文明办组织的“你拍我改”文明纠察活动,通过这些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还记得去献血时孩子看到粗粗的针头扎进我的血管,又害怕又佩服地问我:“妈妈,疼吗?”我点点头:“疼。但是想想这些血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就不怕了。”我总对孩子说:“如果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有能力为大家做一些事,你应该感到很自豪很快乐。”让孩子懂得付出比索取更快乐,在参与中体会奉献,奉献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道理她会慢慢明白。

尊重、理解、鼓励、欣赏、信任、耐心……教育孩子,需要我们家长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孩子终将长大,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成长为一个品格健康的人去走进他们终要融入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