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曾说:只有你走进了书籍的宝库,品尝到了与书中优秀灵魂交谈的快乐,你才会知道不读好书是多么大的损失。
1917年夏天,归国不久的胡适先生花了一天工夫去调查上海的出版界,结果发现,他在美国学习的这七年间,中国的出版界简直没有两三部可看的书。他还看到,当时的中国人,吃了饭没有事做,不是打牌打麻将,便是遛鸟泡茶馆。而较之国人的荒时废业,日本人却在勤奋读书——胡适先生一个留学日本的朋友说:“日本人的勤苦真不可及!到了晚上,登高一望,家家板屋里都是灯光;灯光之下,不是少年人跪着读书,便是老年人跪着翻书……”
近百年过去了,如今,中国的出版界每年出版的图书已多达20多万种,其中“可看的书”少说也数以万计。然而,尽管已换了几重人间,国人仍是闲时打麻将玩游戏的多,得闲读书的少。与之相对的,是异国人的喜好阅读——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报刊撰文说:“加拿大的白人,一上公交车、地铁,第一件事情就是从包里拿出书来看,几乎人手一本,不论是坐车、等人、走累了休息,都在不停地阅读。 ”
我们中国人为何普遍不喜欢读书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社会太功利、太现实、太“娱乐”了,以至人心浮躁,灵魂不安,哪里静得下心看一本书?当然,钱是很重要的,我们都要努力工作挣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的简单生活,我们要想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心灵的安宁,就必须拿出点时间和精力来积累灵魂的财富,也就是要读好书。这里所说的“好书”不包括专业书,我们知道,文化并不等同于知识,大学毕业只是专业知识高,一个人就算他成为懂行能干的专家,如果没有对历史对人生的彻悟和关怀,那么他也仅是一颗没有灵魂的“螺丝钉”罢了。
周国平曾说:只有你走进了书籍的宝库,品尝到了与书中优秀灵魂交谈的快乐,你才会知道不读好书是多么大的损失。蒙田则把读书视为“交友”,他说,这种交往伴他一生,处处给他帮助,是他晚年与孤独时的安慰。
胡适先生说,一个人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你用你的闲暇来打麻将,你就成个赌徒;你若用你的闲暇去读好书,那么,你也一定能够得到金子般的智慧,交到安慰你孤独的朋友,找到让你流连忘返的情人,并在你生活的世界的扩张中排脱俗气,为自己的灵魂积累下丰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