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李瑶

发表时间:2010-04-07阅读次数:715
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小学低年级就应该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改进。那种认为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棵带有枝枝叉叉又弯弯曲曲的小树,长大能直吗?因此,尽早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良好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住。不良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提倡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 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增加形象思维的色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可能把要传达给学生的内容生动活泼的说出来,学生听的也越发认真了。
2.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发表见解,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平时不爱举手的孩子,一旦举手发言,我也一定会给予全班性鼓励、表扬,让孩子在不断的举手回答问题中,找到自信,提高听课质量。
二、 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勤思好问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与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青岛版数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以情境串体现的,我灵活的运用教材,尽量让每节课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创设情境中解决问题。
2.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发学生深刻思考。
学生由于受年龄小,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局限,思考数学问题往往比较肤浅。因此,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必须在引导学生初步养成深刻思考数学问题习惯的基础上,在掌握算法的同时,还要理解算理,特别是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更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比较分析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加以区别,掌握实质,灵活运用。
3. 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是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三、 认真作业的习惯
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1. 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要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于作业没有概念,给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完成作业习惯,对后面及时巩固知识也很有作用。
2. 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应用题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一年级孩子许多字并不认识,因此要训练学生会听讲,能从老师读的题目中理解题的意思,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数学教学细枝末节之中,往往容易为我们所忽视。而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正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 "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