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从记笔记开始
太平路小学 王永梅
案例回放
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还得从一次偶然的发现开始。一天,一位家长兴冲冲的给我打电话说:“王老师,我感觉孩子最近越来越爱学习,会学习了。”我说:“是吗?从哪儿表现出来的呢?”家长回答:“今天我看了他的笔记本,上面满满当当,全是您讲课的内容,真好呀。”于是第二天我就要过了孩子的笔记本翻着看看,嗬,打开孩子的笔记本,真让我哭笑不得:上面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孩子的本意是想把教师讲授的内容都记下来,但在我看来却没有重点。这样的笔记本其实价值很小。不过这个孩子端正的学习态度确实值得肯定。怎么更好的引导他们呢?我开始了我的培养计划。
首先我认真分析了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认为六年级的学生很适合记适当的学习笔记,课上要求学生记下解答要点,特别是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便于课后归纳整理、复习掌握,对语文学习大有好处。于是利用一节语文实践课的时间,我向学生们谈了我的看法:“最近,老师很高兴地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不仅爱学语文,还会学语文,有的同学记起了学习笔记,愿意看看他们的笔记吗?”我的话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看着我手中的本子。我一边轻轻翻动,一边提示着:“这一课写得真不错,只是段意没有记完整。这一课写得完整,但重点句记得有偏差……”“那怎样才能记好笔记呢?”学习委员刘雨桐举起了手问。我认真地为大家讲解起来:“记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它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同学们的注意力,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好笔记要求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提纲、重点和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当然不同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水平,会使记笔记的要求也略有不同。同学们应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地运用这一方法。”接着我又以刚刚学过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为例,将各个学习小组内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了不同要求的记笔记指导,使他们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三个月时间过去了,在记好学习笔记的培养中学生们变化很大,自身能力不断提高。有的学生书写汉字的速度快了,笔记本干净整洁;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不再走神;有的学生甚至爱屋及乌,对于各科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良好的记笔记习惯,真使得学生们受益匪浅呀。
明理导行法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启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学习习惯培养的方法。明理指提供事实,感知道理,情知互促。导行指以知导行,关注差异,延伸总结。在这其中要根据不同的差异选择适当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注意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以便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记笔记的学习习惯中,我便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分析情况,明确目标。我认为记笔记非常适合六年级的毕业生,他们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但可以坦率地说,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毕业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帮助学生继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其不良的学习习惯,很有必要。课上要求孩子记下教师的解答要点,特别是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以便于课后复习掌握,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大有好处。
其次是关注差异,顺势导行。我把学困生的目标定为学会记笔记,培养记笔记的兴趣。具体措施是在课堂上记笔记字迹清晰,笔记干净。每节课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必记;老师让记的内容就记下来;学会听记作业内容及要求,做到一字不落。检查则发挥组长机制,每节课检查所记笔记,完成好由组长设法奖励,如奖励小印章;每周评选“拷贝能手”,鼓励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成功的做法。把中等生的目标定为能够较为自觉主动地记课堂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记笔记习惯。具体措施是要求在课堂上记笔记时,注意老师的语气和语调,学习“简记”,即: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结论,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留出一定的空间给自己课下看的时候补充,或许有的地方没有记全,或许上课的时候没有时间思考,课下可以再看一看。如果课上发现有什么疑问,可以在旁边打个记号,留出空白,以便课下思考或者问老师之后得出结论再补充。检查的办法是由优等生负责校对、检查,奖励介绍记笔记的好方法;每周展览笔记一次,带动学困生成长,随时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笔记。把优等生的目标定为全面掌握记笔记的方法,自觉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具体措施是在课堂上综合利用多种记笔记的方法,自觉主动记录,不仅限于课堂笔记,每日除课堂笔记外再尝试记录一种笔记。结果由学习委员定期检查,完成出色的授予“笔记辅导员”的称号,并在班内的“雏鹰天地”、班级网站中展示,把喜报送入家中。
第三,观察发现,随时调整。由于时间限制,孩子不可能记下一节课中所有的重点和难点,我就指导学生直接记在书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为了给孩子更多思考、创造的机会,我还提倡在笔记本上“留白”,专门用来记录孩子自己的疑问、思考或得到的启示,增加笔记本的含金量,同时让孩子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看看在这段时间内自己的学习是不是更主动。笔记中的“留白”可以成为一面镜子,不断折射出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与进步。要求孩子整理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每次复习的时间间隔从隔两天、一周、两周到一个月而不等。复习时不是让孩子单纯地看或记忆,而是要求孩子动笔,把复习的过程和练习联系起来。把笔记假想成一套套练习,让孩子遮住题目的答案,根据题意,重新解题,更大地发挥笔记本的功用。
在将近三个月的培养中学生变化很大,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如:有的书写汉字的速度快了,并且做到干净整洁;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不再走神;对于各科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困生也跃居到中等生的位置等等。
案例点评
习惯决定成败。那些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往往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反之则不然。作为教育者重要角色的教师,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就应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成为一位合格甚至优秀的小学生。不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只有持之以恒,对孩子进行耐心的引导,才会取得成功。到那时,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同时良好的习惯也将伴随着孩子们,让他们终身受益。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 “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 叶圣陶认为,“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他还进一步指出:“ 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 ”人们常说,好习惯是童年养成的。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培养一种好的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实践,直到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个老师的永久性课题,要做到常提醒,常示范,讲养成。
点评人:梅竞竹 市南区语文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