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寓言二则》说课(六年级语文教研组)

发表时间:2010-06-02阅读次数:602
《寓言二则》说课
六年级   安婷
      冲突这一单元中的《寓言二则》有两篇古代寓言,一篇是《矛与盾》,一篇是《郑人买履》。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读起来琅琅上口,但由于学生是接触古文不多,所以注意指导学生练习读通顺、读明白仍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之一,所以教学中以营造氛围为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另外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初步掌握朗读古文的方法,了解古文的内容,理解寓言中所蕴含的意思。因为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学习并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文中蕴含的道理能给人思想上的启迪。
     《矛与盾》是家喻户晓的传统古代寓言故事,通过一个自欺欺人的楚国人自相矛盾地夸耀自己的兵器矛与盾,揭示了一个简单的生活哲理,教育人们说话做事不要自相矛盾。本课意在指引学生会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体会寓言故事的内涵;学习从古代文化中积累知识;在一定条件下锻炼表达或表演能力。为了使文言文学习变得简单而有趣,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课前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让孩子出示一些四字词语,比如“愚公移山、掩耳盗铃、画蛇添足、守株待兔”等,学生会发现你提供的一些四字词语都来源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然后让学生明确寓言的特点:故事短小精悍,却能突显深刻的道理。那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又可以给他们带来哪些深刻的道理?学生就会有所期待。
      一、创境导入
      随后我们把学生带入到故事环境中,观察图片,让他们说说从图片里看到了什么?这里我们有两个意图,一是希望借助图片给孩子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氛围,配上动听的琵琶曲,把学生带入到古香古色的环境里,为下面的朗读指导做个铺垫。另外观察图片来找到这两种兵器,质疑“这两样普普通通兵器,会带给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学生会特别急于知道答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读书之前,我们要带领孩子们回顾总结一下学习文言文或者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然后把这些方法提炼出来(1)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2)借力: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观察插图联想(3)自悟:体会道理、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抓手,不是漫无目的以读为主,这时就可以让那个学生自由朗读了,这时的朗读要求很低,只要求读顺。读顺后我们再来帮学生划分一下节奏,掌握了节奏就能读出一些古文的韵味了。
      三、反复朗读,明白寓意。                        
      学习文言文不仅是要读顺,最重要的就是读懂,现在请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对照学习方法运用自己喜欢的,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先自读再小组交流。此时我带领学生再回到集市上,看看刚才那堆人围在一起,究竟在干什么?孩子就会顺着自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一句一句的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每交流一句,我们都要问问孩子是用哪种方法读懂的,让孩子总结出楚人的矛和盾有什么优点,渗透巩固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通、读懂后自然要读好,古文也要抓字词联系人物情感,“誉”这个字代表夸耀,它能很好的体现楚人此时炫耀自己物品的心理。我们就抓这个字,让孩子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出他的情绪,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和动作,再来夸夸自己的矛和盾,孩子会很得意的进行表现。在这种富有情趣的表现中,孩子就自然理解楚人此时洋洋得意、骄傲的心理了。
      “集市上变得更热闹!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你们看!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那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到底有没有人买呢?你从哪里知道的?”此时出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让孩子带着对不同围观者的认识疑惑、明知故问、取笑的语气。这时问学生:你们说矛刺盾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学生会猜想到很多种结果,但不管结果会如何,矛的锋利与盾的坚固的说辞都会出现破绽,自然引出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引导大家再看看图“此时楚人是什么表现呀?瞧他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的可笑样子。周围的人都在笑话他呢。谁再来读读,读出他的哑口无言。”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能让孩子只是一味的对这个楚人进行嘲笑、讥讽,我想应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时建议大家讨论一下:“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你能不能想个办法帮他卖出去?”孩子自然领悟到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错误,那要想避免这些错误,就要客观、真实的对自己的物品进行评价。              
      四、带着理解,熟读成诵
   在对这则寓言读通、读懂,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把故事复述一下,谈谈自己的收获,这时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学古文就是需要反复的品味,再配上音乐,让学生好好的诵读一下。
     板书设计:
                  盾——坚——莫能陷也
                  刺    何如?   
                  矛——利——无不陷也
      文言文是传统的,但教法不是传统的。只有紧紧围绕“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读中理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自主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主要是想教育人们做事情不要教条主义。告诫人们:凡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到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否则两败俱伤,让别人钻空子。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是以叙述、对话为主,没有任何评论,但寓意都很深刻,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那我们就把它应用于现在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读通、理解古文含义后,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相似事例,然后在分角色朗读、表演之后,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例进行改编,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和提升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