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 改进教学
三年级数学组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使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数学变成了一门形象的、有趣的学科,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是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就针对此次课程改革,更新观念,改进数学教学谈几点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认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此次课程改革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对此谈几点认识:
(一)、以创新的观念引导教学创新。落后的观念是制约创新的最大障碍,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要求需要我们创新教学观念。首先,教师应深刻认识创新在个体素质中的核心地位,深刻认识数学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以创新的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其次,应审视自身的教育目标观与教学观,确立对学生终身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目标观。构建学识广博、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使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
(二)、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质之举。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建立全方位的创新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教育观念,更应具备教学改革的能力与水平,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以创新的观念引导教学创新
落后的观念是制约创新的最大障碍,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要求需要我们创新教学观念。可以这样说,创新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创新的教学去“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发展创新能力,为构建学生的创新人格奠定基础。应深刻认识创新在个体素质中的核心地位,深刻认识数学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以创新的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其次,应审视自身的教育目标观与教学观。教学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是改进目前数学教学观的关键,也是创新教学体系形成的前提。以解题教学为例,传统的解题教学往往是教师做好一道例题,或准备几套解题方法后,拿到课堂上利用黑板或投影仪进行针对性讲解,中途由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最后学生弄懂了解题方法后做作业。这种具普遍性的解题教学方式,教师既是主导也是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配合地位,学生缺乏自主的探索过程,而这一切都是由教师的教学观指导下所产生的,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应该树立创新教育的教学观,构建民主豁达、睿智的教师人格,构建学识广博、触类旁通的知识结构,使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使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成为可能。
例如:在教学第九册数学简易方程(三)时,对于例题可以不要出示,而是通过一个故事来先把例题分化,使它变的简单,再一步步转入本节课重点,这样既简化了本节课难度又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质之举
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建立全方位的创新模式,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创新的教育观念,更应具备教学改革的能力与水平,我们应该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教材方面,多年来,老师们捧着一本书进教室,学生们面对的除了教材就是大量的试题和作业,可以说教材害苦了学生,也害苦了老师。其实就教材本身而言,其知识、技能覆盖面是有限的。但是如果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来对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以延伸得相当广泛,用“活”教材,“活”用教材,是当务之急。
总之,只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的每个章节当作一个系统,每道例题看作一个课题,每一个定理原理看作是蕴含哲理的智慧结晶,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
2、教学方面,长期以来,班级教学中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因此我们要重视兴趣,重视运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例如:在教学第十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课时,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机器猫小叮当想做这样一个盒子怎么办,让学生讨论看学生能会多少,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引出本节课要讲什么。
重视运用,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生活原型,并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从日常的生活角度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发展新知识的能力,并在运用过程中发展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测评方面,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只注意测评的结果,即分数。以分数定学生的优劣,以分数定教师的地位,测试手段的鉴定功能被无限夸大,忽视了测评的教育功能。新大纲指出,数学测试和评估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其目的不仅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重视激励,重视课堂上的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人对他的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给予称赞和鼓励,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气质个性,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个性,对于在测评过程中的思维闪光点应以各种形式给予鼓励。在课堂上对与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你说的对,说的好,应该表示出到底那好?对于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评价起到真正的作用。评价方式应该体现学科特点,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缺陷应及时补救,对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不够严谨、
4.作业方面。对于作业的批改不能只打个等级,对于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最好某道题旁可以添加评注:思路新颖且较正确,但不够严谨或方法欠当或计算有误。如对成绩好的同学可添加评注:表达不够严谨、清晰等。在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和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明确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与春天同行,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走进春天,去播种期待,播种灵感,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