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概况

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二年级数学组)

发表时间:2010-10-20阅读次数:406

内容提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各科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要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首要任务。

   《数学课程标准》虽然在课程总体目标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但《新课标》中有培养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要求,好奇心、求知欲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关系。而关于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国古人也早有论之,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有了学习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就高,反之,学习效率就低。因此可以说,学习兴趣既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又是数学学习的结果。兴趣与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创设应用机会,唤起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创造实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提起数学,学生常会联想到繁琐、复杂的演算,因此就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枯燥的劳动。其实不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主要源泉。”因此,教师要努力地挖掘这些因素,创造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典型环境中,引导学生进入情与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质疑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再如教学《年、月、日》时,老师可先设置这样一个疑问:小明今年11岁,可他到现在为止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生经老师这么一问,心中肯定产生了疑惑,11岁本来应该过了11个生日,而他怎么只过了3个生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学生产生疑问,学习兴趣被调起以后,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你想知道是为什么吗?通过这堂课的探究,你就可以找出答案了。学生能带着兴趣走进课堂,便是教师的成功。

四、品成功之喜悦,稳定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功,便能品尝到成功所来的喜悦,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便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如果他们长期处于“听不懂”、“无人关心”的状态下,很容易失去学习信心,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而他们听不懂的地方正是教材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在突出重点、冲破难点上下一些功夫,有意识地分解一些难点,让难懂的知识简单化,使他们有通过努力有能力去解决这些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加倍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如我教的班中有几个学困生。他们对学习数学也没有什么学习兴趣,因此他们的数学成绩也很差,我加强了对他们的关心和辅导,平时尽量与他们多聊天,了解他们的思想,发现并不是他们不想学,而是不会学,上课也听不懂。因此我对他们原先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重新进行了辅导,并为他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自己能够完成的练习题,然后再在全班面前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他们受到了鼓舞,能感受到了自已的成功,因此学习数学的兴趣比以前增强了许多,成绩也逐步地提高了。实践证明,只有帮助学生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此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专题讲座如“数学是怎么来的”、“神奇的小数世界”;开数学文艺会;制作学具和教具;举办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不断地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兴趣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让人从平实中发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赋于人以热情和毅力,它能增加人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活动中,教师都应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好与求知欲,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坚定信心,只能这样,才能使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为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打下一个基础!

                                                   二年级数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