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组)
发表时间:2010-11-18阅读次数:40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等不同,存在着客观差异。我们在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只有关注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的特殊性,才能够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施教。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说,关注学生,就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设计教学环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下面,我就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两个案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在评价中关注学生进步幅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评价最终成绩,又要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在我们平时的体育检测中,由于学生体质上存在差异,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了“良好或者优秀”这个的层次,有些同学甚至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达不到合格标准。如果说我们放弃了进步幅度的评价思想,对部分学生体育积极性的打击是很大的,会令他们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那这些学生的体育学习又有何意义?因此,要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评价目标,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我的任教班级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些小胖子,平时体育课都能积极参与,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每次考查课都是难关。在50米的检测中,这些同学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跑不进9.8秒这个及格标准。甚至离及格成绩相差甚远,但我看出她们已经很努力了,为了不伤害她们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给她们补测的机会,并为她们制定了进步幅度的评价指标,如果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0.2秒是达标、提高0.4秒是良好、提高0.6秒就可以是优秀。由于有了这样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奔头”的目标,孩子们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在补测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有一次,一个学生补考成绩在原基础上提高了0.2 秒,我跟她说:“很好你们的成绩已经达到及格标准了。”结果这个孩子说:“老师,能不能下节课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再练习一下也许可以更好。”虽然只有0.2秒的提高,但是对这个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与肯定,换来的是他对体育锻炼的自觉和自信。我想,成绩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评价改革,培养了学生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也使他们逐渐形成了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才是最大的价值。
二、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创新点
有研究者提出:“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下面我想再通过一个小案例简要分析一下:有一天课间活动,正好是我在操场上护导,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序的进行活动,有的做“包袱、剪子、锤”的游戏,有的做跳皮筋的游戏等等。惟有隋子畅同学一会举着红领巾跑,一会把红领巾放在胸前跑,“隋子畅,干什么呢?”我问。他把红领巾放在胸前,一边跑一边说:“老师你看,红领巾掉不下来”他好像发现新大陆了一样,带着发现的喜悦尽情的玩耍。此时,我突然想起曾经有人用一张报纸上了一节快速跑的课,于是,我把他叫了过来,没有立即批评他。“为什么红领巾掉部下来呢?”我问。“因为我跑的快”我及时的抓住了这一教育契机,并利用站上课队的时间,拿起他的红领巾对全班同学说“隋子畅能把红领巾放在胸前跑,而且红领巾不调落,这种想法非常好,但是,课间在操场上这样跑也太危险,我们回家找一张报纸来代替红领巾,用旧报纸来上体育课好吗?”“好!”学生欢呼起来……到了上体育课那天,学生们兴高采烈的挥舞着课前准备好的报纸,不停的向我致意。我趁机告诉学生:“你们手里的报纸可不是普通的报纸,而是一张魔纸,于是,我把报纸放在自己胸前向前跑,报纸牢牢地贴在胸前。学生更加兴奋了,“老师我也行,我也行……”我被这种自信与参与所感动。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小游戏是谁发明的呢?“隋子畅”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接着我就把它叫到同学面前,让他讲一讲事情的经过,这时我及时对这种创新的想法给予肯定,对课间到处乱跑的做法给予纠正,看着隋子畅同学诚恳和喜悦的笑容,我想: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抓住一些教育契机,关注学生的创新点,从孩子身上每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挖掘教育元素,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以上是我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我认为,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会倾注更大的精力和兴趣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提高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水平,也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