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
三年级 孙璐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看一看、测一测、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感知周长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正六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不规则图形的卡片,树叶,手帕、扇子、圆形的钟面、海星、门的图片、心形卡片等。
学生准备:直尺、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教师:我们学校有许多漂亮的大花坛,里面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大家来欣赏一下吧!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坛,自己的心情怎样?
教师:看到美丽的鲜花,我们会感到心情舒畅。
师:大家看这些美丽的花坛,他们是什么形状的?
生: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师指生说)
师: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
(按时浇水,不践踏,竖警示牌,安上护栏)
师:在哪个地方给花坛安上护栏?
生:围着它的一周。
师:能上来指给大家看看,什么是花坛的一周?
(找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花坛的一周,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一个地方开始再回到这个地方结束这样才是花坛的一周。)
师:在生活中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花坛一周的长呢?
学生汇报.(出现步测、用尺子量、用手臂量等方法)
师: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无论用什么办法,我们测量的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图形的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二、深化感知,加深概念
1、看一看,想一想体验周长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那么多测量花坛周长的办法,一个小朋友也在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花坛的周长,你看看小朋友测量出花坛的周长了吗?
课件展示小朋友测量的路线。(其中测出了长方形花坛的周长,还有两种错误的测量法:一是圆形花坛超过了一周,二是正方形花坛没有测量完一周,让生观察并进一步明确只有当这个图形围满一周时,它一周的长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仔细观察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圆形的花坛测的不对,超过一周了。
生2:我觉得正方形花坛应该把那一条边围上才是一周。
师:只有当这个图形围满一周时,它一周的长才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课件点击出示每个花坛的周长。(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初步感知了什么是周长,并在脑中初步建立起“周长”的空间概念。)
2、找一找、指一指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心形,你们能指出它的周长吗?
让学生一边摸一边指给同学们看。
师:你还知道身边那些物体的面的周长?找一找,同桌俩一边指一边说你指的是哪个面的周长。(教师随机指导)
师:谁想跟小朋友说说你刚才摸的是哪个面的周长,怎么摸的?
生1:(一边摸一边说)这是桌面的边线或者桌面的一周。
生2:(一边摸一边说)这是数学书面的边线或者课本封面的一周。
生3:(一边摸一边说)这是黑板面的边线或者黑板面的一周。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摸的周长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摸的方法一样吗?
生:一样,都是从一个地方开始又回到这个地方。
3、画一画、说一说。
师:很好,我这里有一些图形,你能用手中的彩笔把这些图形的周长表示出来吗?
多媒体展示海星、手帕、扇子、门、树叶、钟表图片。
师:请你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图形,用彩笔表示出它的周长来,看谁描的最快,最准确。开始吧!
学生自己描画。
师: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表示的?(实物投影展示)
师: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生1:我从叶柄开始描,又回到叶柄。
师:说得真好!谁再来说说?
生2:我从海星的这个角开始再回到这个角。
师:描的对吗?表达得非常清楚,请回。
你们是从哪里开始描,又到哪里结束的?
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图片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
师:刚才大家不但找到了物体表面的一周,还能用笔描出图形的一周,同学们,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到底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生1:周长是图形的一圈。
生2:围绕图形一周的边加起来就是周长。
(虽然说的不全面,但是他们自己的感悟,这是可贵的。)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
三、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1、测量周长,计算周长
师:我们认识了图形的周长,大家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吗?
生:会。
师:来看看这几个图形,开始计算吧。
生:不知道边长怎么计算呀?
师:那怎么才能知道边长呀?
生:可以量一量。
师:两人一小组,选择一个图形,一人测量,一人计算,测量时用厘米作单位,大家共同完成这项任务,你们有信心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测量得最快,最准确。
小组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师深入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共同探讨测量方法。
2、展台展示活动结果:
(通过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所有边长加在一起的和”)
3、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从中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边的长度,只要测出其中几条边就行了。比如: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再拿这个边长乘4,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周长了。
(能够活用旧知识,真了不起,谁听明白了,再来说一说。)
生2:长方形的周长,也不需要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了,因为长方形的相对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你对长方形的特征了解的非常透彻,谁还有新的发现?)
生3:我发现图形的周长就是把他所有的边加在一起。
生D: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知道了怎么去测量一些图形的周长,以后我就能测量很多图形的周长了。
四、实践应用:生活中的周长
1、生活中的周长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的好,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也用到了周长的知识,下面我们来看几个题。
师:为了装饰这座新建大楼,工人叔叔沿着它的边装上霓虹灯线。
(课件出示)这些灯线一共多少米?
学生计算并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计算的是大楼前面的周长吗?
生:不是,帖着地面的那条边不能算上。
师:说得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师:在一个旅游景点,有一棵非常粗的大树,你们想看吗?
9人能合抱这棵大树,这棵大树有多粗?
生:大约9米,因为每个同学伸开双臂大约是一米,9个同学大约就是9米。
师:你真聪明!
3、师:大家的眼力真不错!我们再来给两只小蚂蚁做个裁判好不好?
师:两只小蚂蚁进行了一场赛跑比赛,跑完后,他们都觉得自己跑得路线远,仔细观察他们的赛跑路线,你们来做个公正的小裁判。(课件演示赛跑路线)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红色小蚂蚁跑得远。
生2:蓝色小蚂蚁跑得远。
生3:应该一样长,因为中间的线两个图形一样长,其他的两条边两个图形也是一样长,所以他们的周长一样。
……
师:图形的周长只与它周围边线的长度有关。
教师演示课件,得出两只小蚂蚁跑得路线一样长。
五、课堂总结
师:大家真的很能干,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学会了测量常见图形周长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这与你们小组间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