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阳光校园-贵州>校长寄语-贵州>正文

校园概况

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11-01-18阅读次数:449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年级数学组
一、什么是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具有这样的哲学高度和认识特征。
数学素养是人所必备的素养。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逐渐积累着对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没有这种素养,人类就不会记数,不会排序,不会测量,不会分配,社会也就不可能发展,就没有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数学素养是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这四项素质的各个方位及其成分、因素,都要通过量化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并且变得更有标准、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数学图形是物质世界和人类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完善形式。数学语言是全人类共同使用并可以传授给机器人的一种交流手段。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灵魂,在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着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素养的结构是多方位的,基本的有下列四个:1.知识技能素养。2.逻辑思维素养。3.运用数学素养。4.唯物辩证素养。
数学素养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以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精确性。2.思想性。3.并发性。4.有用性。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
(二)突出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三)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教学的核心。
(四)注重运用数学。
 
 “数学素养”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国数学教学大纲中,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目标从应试型向累质型方向的转变。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提高数学素养的意义
 提高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数学素养”的要求,这是大纲对数学教学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依据。
 一位名家说:真正的数学家应能把他的东西讲给任何人听得懂。因为任何数学形式再复杂,总有它简单的思想实质,因而掌握这种数学思想总是容易的,这一点在大家学习数学时一定要明确。在现代科学中数学能力、数学思维十分重要,这种能力不是表现在死记硬背,不光表现在计算能力,在计算机时代特别表现在建模能力,建模能力的基础就是数学素养。思想比公式更重要,建模比计算更重要。学数学,用数学,对它始终有兴趣,是培养数学素养的好条件、好方法、好场所。希望同学们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更多的现代数学的概念和思想、提高数学悟性和数学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习惯.
  人的素质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的两种,后天的素质也称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人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数学本身的特点会使受教育者受到优良品质的熏陶,例如:把问题数学化,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史上探索精神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熏陶会影响人的一生,使其受益终生。所以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使人得到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修养,而且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